【封面故事】柯市府的逆轉勝美學

先跳到結論:世大運做為一個巨大事件(mega event),它有漫長的流程、多樣的面向;北市府主辦方卻經常出現需要「逆轉勝」、「神救援」的景況,團隊指揮失靈、協調不足時,便暴露於需要急診處理的情形。雖說「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但畢竟這是一個準備經年且舉世矚目的巨大事件,總給人「既有今日,何必當初」的感慨。

台灣可能唯一能主辦的巨大事件

首先,世大運做為一四○個國家、地區,上萬名運動員、教練、隨行人員參與,二十二項競賽項目的運動賽事,絕對可以稱作一個巨大事件;甚至有許多人推測它是台灣在當前特殊國際地位下,所可能主辦的最高層級大型國際運動賽事。除了準備期程長久、花費龐大、參與人員眾多、媒體動員力強的基本特徵之外,它還有涉入城市整體及長期發展,這些其他類型事件難以比擬的強大影響力。
然而,這樣需要長期良好籌備的巨大事件,在當今柯文哲市長領導下的台北市府,卻經常出現需要處理「逆轉勝」的情境,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其中一個著名的案例是世大運宣傳期中,遊行嘉年華招致批評的靈車美學事件。在這個一千多輛花車組成的巨大隊伍中,出現許多裝飾風格類似送葬靈車,因為不合宜風格招致批評,根據現場目擊者表示,不只是事後媒體嘲諷揶揄,而是在當時就已令遊行參與者感到十分沮喪。
開幕式的科技歌舞表演,流程順暢。攝影/郭晉瑋
雖說市府後來以用意是在擴大民間參與,而且來參與的社區、宮廟都是沒有經費補助的志願者做為說詞,但這個事件帶來深度的違和感,卻很難由這種解說加以抹除。
靈車美學事件發生在世大運開幕前一周,接著世大運許多場館整理完畢逐漸開放,台北市民們看到五彩風格的宣傳宮燈旗上架,街頭也多了許多具有一致設計風格的臨時城市傢俱。這些裝扮沖淡了先前的違和感,但也可給人另一種反省:為何同一個市府會有風格差異如此巨大的表現?不同處室負責,就可以產生這麼大的落差?世大運這個巨大事件的風格塑造,不是該由一位專責的藝術總監負責?市府之中的領導協調機制是否失效?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90期〉http://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