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特別企劃-迎接呂紹嘉時代 NSO新樂季論

曲目的一小步樂團的一大步

現今的交響樂團不再只是音樂作品的發聲體(Klangkörper),除了作為實踐作品與娛樂大眾的工具之外,交響樂團對自身的定位與藝術價值更是每個樂團努力不輟的功課,這些努力當然必須透過技術能力與藝術品味來呈現,因此每個樂團的年度節目規劃,不僅是演奏者的年度作業,更是對規劃者的考驗。自國家交響樂團(NSO)公佈將由呂紹嘉擔任藝術總監起,樂迷們無不翹首期盼早日窺見新任藝術總監的菜單,畢竟自從前任藝術總監簡文彬卸任之後,雖然有赫比希(Günther Herbig)擔任藝術顧問與首席客席指揮,但回顧過去兩年NSO無藝術總監時期的成績,赫比希雖為NSO把持住方向盤,也讓NSO累積了一些較重的曲目,整體來說卻缺少形塑與深耕NSO的概念與作為,因此對於現階段的NSO來說,一個兼顧訓練效益與提升演奏質感的整體課表是極為需要的。

三大系列 橫向連接
翻開2010-2011的節目內容,只能說許久沒有看到如此令人振奮的樂季曲目了。有如一幅精密的座標圖,以維也納作為一條無形的繩索,牽繫著從莫札特、海頓、貝多芬的古典樂派,經過馬勒、布魯克納、史特勞斯的世紀末風華,再到荀貝格的新維也納樂派,這些與維也納不可分離的作曲家為曲目的主軸;再以紀念馬勒年的「馬勒系列」、為新維也納樂派設計的「維也納世代對話系列」、以演奏家與展技出發的「名家與探索系列」,為三個主要的分類主題;另外加上NSO音樂家的室內樂「樂季沙龍音樂會」、「實驗音場」,及包括了年度歌劇大作《艾蕾克特拉》在內的「精選系列」等,這些場次規模雖然較小,卻兼顧了各個賞樂族群的節目設計。在這整個全面性的節目規劃上,最後再畫龍點睛地放上國內首見的藝術總監開講--「呂紹嘉時間」,不僅是宣傳與建立總監品牌的策略,更是藝術總監能夠對節目的藝術內容更加著墨的管道。 這個以作曲家、以城市、以音樂家等主題,包含了室內樂、交響樂、演奏名家與協奏曲、兒童音樂、歌劇等等的設計概念,乍看之下與以往並無太大的不同。但如果仔細觀察各場節目的曲目,卻會發現今年有著極大的差異。通常樂團自己演出的各場次,曲目當然可以做整體的規劃與編排,但遇到有邀演的指揮家或演奏家,曲目安排或許基於尊重對方的原則,即使多少還是保有商談的空間,卻少以貫徹樂團的樂季主軸與目標。從邀請者的角度來看,邀請一位外來的音樂家前來演出,當然樂於見到音樂家因演出自己喜歡與擅長的曲目而展現舞台光芒。這個現象放諸歐美各國可謂為常態,因為歐美各國的樂團自有其向普羅大眾推廣的系列與比例,主要的樂季節目仍較為針對音樂家、樂團演奏與曲目的藝術性,意即較多著重於單場的曲目設計,加上每個主題所延伸出的曲目與編制等本身的物理性限制,即便有貫穿全年的主題,仍較難以曲目貫徹始終,成為聯繫全季的著力點。但今年NSO的規劃卻讓各場曲目之間有了橫向的連結,無論是樂團自身的演出,或是邀演的音樂家所參與的音樂會,三個主題透過曲目,連結了一整年的節目與眾多前來合作的國際名家們。

聲響新體驗
這個概念除了紀念今年是馬勒150週年冥誕、明年是逝世100週年之外,出發點是呂紹嘉希望將台灣聽眾的耳朵--同時也讓NSO的曲目往前推一步,於是他在每一場動聽--或說正常--的古典曲目單裡,「外掛」新維也納樂派的作品,這個意圖相當明顯,就是希望用大眾都能接受的樂曲讓聽眾們「順便」瞧瞧不太一樣的作品。比如讓阿爾班‧蓋哈特(Alban Gerhardt)以一首甜美的海頓大提琴協奏曲,吸引聽眾聽到同場的魏本(A. Webern)六首管弦樂小品,但這首20世紀必讀經典作品同時也對應同場的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一個「維也納」的意念,透過不同的音樂語法所產生的完全不同的聲響邏輯,呈現一個不僅僅是華麗文字推砌而出的時代感,而是回歸音樂本質的歷史演繹,更是聽覺的時光旅程。這個節目設計的邏輯貫穿整個樂季,從一位承襲新維也納樂派養分的音樂人立場來看,能夠在一個樂季裡,看到荀貝格、魏本和貝爾格等人的管弦樂作品在曲目單上一字排開,當然不需聽到實際演出就已經是樂事一樁,即便這樂曲早就被歸類為「古典」類、而非「前衛」作品,但這些曲目無論在訓練演奏者熟悉另一種音樂語法、或是帶領聽眾進入全新的聲響世界,都是經典作品(Meisterwerk)。對於至今仍沒有當代音樂節、甚至連現代音樂系列也付之闕如的台灣,NSO本樂季的規劃稱得上是一種折衷的推廣手法,無論聽眾是否喜愛這些有別於海頓與莫札特的音樂,對台灣聽眾而言,這種全年的節目設計終究是一種必須。但也許是試探市場水溫,多少在宣傳與簡介文字的陳述上仍形塑了這些音樂的「怪異」,或仍將「非調性」視為「動聽」的對立詞,這倒好像是一種多餘的「危機提醒」,其實就如藝術總監的導讀,期待觀眾以開放的精神認識這些音樂,同樣的,樂團也可以用開放的態度去介紹這些音樂,無須過於戒慎恐懼。

名家新秀齊獻藝
而除了曲目設計之外,NSO今年一樣排出從本國音樂家、國際新秀、國際巨星等豐富多樣的音樂家面孔,其中包括邀來頂尖的古樂大師霍格伍德(Ch. Hogwood)與史維托恩(P. Silverthorne)演出魏本改編巴赫的《音樂的奉獻》、薇薇安‧哈格納(Viviane Hagner)帶來令人十分期待的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指揮米凱爾‧庫森(Mihkel Kütson)則將與呂思清合作柯恩哥德(Korngold)的小提琴協奏曲。除了持續為台灣聽眾引進正崛起的國際音樂家之外,宓多里、白建宇、王健等國人熟悉的國際知名巨星也都在新樂季節目中,其中宓多里將帶來巴爾托克的小提琴協奏曲,令人非常期待再見宓多里的展技與爆發力。整體來說,NSO的新樂季一如以往兼顧了賞樂族群、票房、主題等所有的面向,但內容卻更深入,換言之,終於再度讓人看到突破性的節目規劃與曲目安排,雖然筆者私心希望聽完荀貝格之後的回味空間能夠不馬上被莫札特覆蓋,但對於整個生態的需求而言、亦對於NSO自身的提升著想,不得不為本樂季的規劃大力擊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新樂季只排了一首國人作品,NSO是目前國內交響樂團中,唯一具備詮釋當代作品的體質與能力的樂團,整年只工作一首台灣作曲家作品,實在可惜,期待經過本季曲目的洗禮,未來能夠為台灣聽眾繼續擴展聆聽的緯度。

(全文詳見《MUZIK古典樂刊》第46期)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25775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995555 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
3.網路訂閱:PCHOME線上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MUZIK古典樂刊官網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
5.電子雜誌:遠通KOOBE、摩客資訊、多讀網、MA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