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洛里奧之《郭德堡變奏曲》

巴赫:郭德堡變奏曲 / J. S. Bach:Goldberg Variations

柯洛里奧夫:鋼琴 / Evgeni Koroliov:piano

4719864108451.麗音影音

2008.88mins
出身俄國鋼琴學派,和奧柏林(Lev Oberin)及瑙莫夫(Lev Namouv)等人學琴的柯洛里奧夫(Evgeny Koroliov,1949~),已在德國紮根多年,行事風格內斂,他在注重錄音效果的Tacet所錄製的幾張巴赫鋼琴音樂錄音,已在各地傳開,具有相當知名度,《賦格的藝術》更被作曲家李蓋悌(György Ligeti)選為其荒島音樂。但是,他的聲名似乎在本地仍屬小眾流傳,或許這張2008年在萊比錫巴赫音樂節用鋼琴演奏的《郭德堡變奏曲》,正是提供我們進一步認識柯洛里奧夫演奏功力的好媒介。DVD的好處是,拍攝班底在運鏡時能夠跟隨音樂流轉做轉換,剪輯頗為用心,可以讓樂友看到演奏者的演奏方式、肢體、踏瓣使用,專業程度值得讚許。

柯洛里奧夫的《郭德堡》基本風格詮釋是經過深思熟慮,但細節手法及內在精神更為圓融順暢的路線,從序奏Aria的主旋律開始出現,就給人一種講求虔敬而純粹之美的感受,與其他演奏相比,或許他的確在基本節奏是偏慢的,但慢的時候,就會讓人更注意到他在音樂結構與音樂張力的塑造,是否會因為慢而接近肢解甚至崩潰?但柯洛里奧夫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他不會,也不想這麼做。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柯洛里奧夫不只注意於音樂音符本身的時值,更注意於音符之間「休止」的空間感塑造,可以說他注意到休止符本身也是具有意義的,怎樣可以讓音樂具有呼吸感與歌唱感,在他對本曲的演奏中就可以找到很清楚的展現。同樣的,對於裝飾音演奏的處理,我們也可以聽到他的演奏不會使裝飾音變得呆板或規律,很明顯地,是具有多樣的變化,足見演奏者所下的深厚讀譜功夫,而他的解讀演奏,也確實能具有一定說服力,不刻意標新立異,但又有自己的堅持。
柯洛里奧夫堅持什麼?在他演奏時,沒有多餘跟無謂的肢體動作,就顯示他拒絕為秀而秀,堅守自己作為演奏家的專業堅持。儘管他知道演奏時無所不在的鏡頭,流露不自在感,但當他將整個情緒投入音樂放開以後,我們可以感受他全神投入與對音樂的熱忱。這是相當可貴。另一個堅持,或許就在於柯洛里奧夫刻意拒絕「如羽翼一般的輕盈」,他就算演奏到第十四、十七變奏等快速段落,他的基底節奏仍然是堅持甚至是頑固的。但是他清晰的結構之中,具有高低音之間的音色強烈變化,確實做到聲部之間的對唱,展現出他的演奏功力。

當然,筆者作為一名挑剔的評論者,或許會對於他處理巴赫音樂中的小調調性段落(如:令人可以「聲淚俱下」的第二十一變奏)所具有的「哀而不傷」之感,稍微直白了一些,認為可以更為委婉一點,如同肯普夫(Wilhelm Kempff)的錄音室錄音,就是筆者個人更為偏愛的處理方式。而肯普夫在巴赫音樂演奏中所展現的手指獨立性,或許也勝過柯洛里奧夫。柯洛里奧夫透過巴赫純粹的音樂所流露的悠遠之感,在這一代樂友的聆聽經驗中,仍是難能可貴的音樂特質,值得我們正視與珍愛。

(更多精彩內容《MUZIK古典樂刊》第49期)
MUZIK古典樂刊服務專線 02-25775860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25775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995555 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
3.網路訂閱:PCHOME線上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MUZIK古典樂刊官網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
5.電子雜誌:遠通KOOBE、摩客資訊、多讀網、MAG V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