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特企 - 我該選擇往哪走?(音樂系學生十問)

學音樂是一條艱辛、漫長的道路,選擇就讀大學音樂系,是歷經考驗與堅持自己的表現!
付出與投入許多後,一路走來深埋在心底的疑問 - 「學音樂,只能這樣嗎?」
就讓同樣走過這一遭的前輩們──各大音樂系主任,為您一一解答!


Q1:雖然在音樂科班的體系下至少也有四年以上了,但一路上對於將全數精力、時間花在練習樂器上,並沒有太大意願,要怎樣才可以喜歡練琴?
A:音樂只學四年是不夠的,以義大利米蘭音樂學院的鋼琴組為例,要修滿十年級才能參加演奏家文憑考試,拿到鋼琴文憑後才能繼續修習指揮的學位,不管在哪裡,學習音樂的確都要灌注許多時間與精力。
我想很多人似乎誤解「練琴」的意義。技巧的練習固然是枯燥、無趣,但唯有穩固的基礎,才能讓你在追求更高層次的表現時有所依據,這是學習任何一項技藝的本質,要看清楚並接受它。然而練琴並不是坐在鋼琴前,一個一個音的彈奏,或是拿起樂器逐字逐句的拉奏或吹奏,拿起樂器是為了練習技巧,為了探求音色,為了琢磨樂句。在這之前,要怎麼判斷自己演奏的音色、樂句符合該樂曲的時代風格?靠的平時相關知識的累積,不是光「練」就能練出名堂的。
把這些用來認識音樂及聽CD的時間都當成是練琴的一部份,跳脫死板板的練琴概念,你就不會只是一成不變的練習,反而會在其中發現許多樂趣呢。另外多表演、多參加比賽,也是刺激個人學習興致的好方法。(東海大學音樂系陳思照主任)


Q2 :我學音樂最大的目的就是成為演奏家。如果當不成演奏家,似乎就失去了練琴的動力。我該怎麼在明白知曉自己不是演奏家的料後,繼續在琴藝上努力、精進?
A:成為演奏家本來就是一件難事,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有太多不可掌握的因素。因此,雖然大家都知道不是人人能成為演奏家,但每個學音樂的孩子,還是會有這樣的期待與冀望。我覺得學生會有這樣的心態與幻想,主要的原因是出在老師身上。嚴格來說,在學校任教的老師們,也都經歷過這樣的挫折,畢竟老師不是職業演奏家,而是演奏夢想破滅的一群。
這樣的現象不能單只歸咎在老師身上,是整個台灣教育的功利走向,讓大家一味的只追求學校的好壞、名次的高低等,音樂本身的樂趣,就在如此一次次的渴求中被扭曲。我覺得老師們應該要教導學生體會、經歷音樂中的美好,即使以後不靠音樂維生,也可以懂得欣賞、理解。如果能改正這種封閉的觀念,也會使音樂教學的市場更加地健全,讓市場發揮它原有的機制,而不是老師們拼命為學生畫大餅,讓許多人投入之後,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成果。(臺南藝術大學音樂系林暉鈞主任)


Q3 :要投入教職還是考樂團呢?
A:教職和樂團是兩個屬性截然不同的工作,但不管想要走哪一條路,在這個空缺相對驟減的年代裡,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唯有具備紮實的能力與功夫底子,才是有未來性的關鍵。除此之外,主要還是依照個人的志趣與性向決定自己的未來。
一般來說,如果是要在小學、國、高中任教,需要考取教師證也,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要當術科老師,學歷也是學校聘請的依據之一。若是想往高等教育發展,除了教育部規定的資格外,大學及研究所開課的課程名稱與講授內容,都是需要自己去思考並提出授課大綱的,如何設計出更具啟發性的課程,儲備自己講授課程內容的實力,將會是能否成為一名好老師的關鍵。我提出這個觀念與想法,供往後有意願想要在大學任教的學生們,可以早些加強自己實力,並確認自己的奮鬥方向。
如想要進入樂團工作的話,就要先充實自己對各類曲目的認識;雖然和國外考歌劇院的樂團成員要準備的曲目相比,台灣的樂團大多比較偏重在交響樂的曲目上,但數量繁多的交響曲,對應考者來說也是一大課題。將來如順利考入樂團後,對於新曲目的準備,事先充分的預習更是不可缺少,如幸運有機會當上樂團首席時,各方面的責任也會隨之增加。我想,只要能進入樂團就要全力以赴,投入百分之兩百的熱情,而且這樣的熱忱不應隨著時間而消逝。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與對樂團的了解,相信可以讓所有學生自行判斷自己適合的是什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蘇顯達主任)


Q4 :音樂系好像是一個很封閉的環境,大家都在練琴,畢業後不是教書就是演奏,好像想不到其他的路可走,外面的世界和音樂圈相比,似乎精彩很多。我隨時都會有轉行的念頭,但又不知道可以轉到哪一行?哪一行是可以結合音樂專業又可以跳脫教學生或進樂團的老路呢?請給我一些建議。
A:路是人走出來的!個人認為現在的學生可能因為一直以來的教育觀念,習慣了既有的生活模式與學習方法,變得不敢嘗試新的東西,對未來感到惶恐。誠如前面所說,實務方面的行政、工程、配樂、音樂治療、心理輔導、專業樂評……等,或研究領域的再深入,可以結合的事項不知凡幾,只要勇敢走出去,就業的道路不像自己想得那樣狹窄。
如果要放掉音樂這塊,就要看自己平常積累了什麼,文學、旅行、電腦、企業管理……只要拿出從小忍受孤獨,把每一個音練得確實、精準的負責態度,焉有不成功的道理?而且有些企業,還特別喜愛有音樂背景的人才呢。
個人建議現在正在唸大學的學生,應該要多探索自己的興趣與潛能,文史、戲劇甚至運動休閒管理,都是可以去接近的。而已經畢業的學生如果想要學習第二專長,可以採用社會人士選讀的方式繼續回到學校進修,各企業、單位舉辦的講座,也是增長新知的管道。
只要想做,何時開始都不嫌晚,只要勇敢拋棄舊觀念,新生活就在眼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林明慧主任)


Q5:除了家教這種隨機性高的工作外,我還可以靠什麼維生?我該怎麼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呢?
A:家教本來就是一份不穩定的工作,如果想要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要往學校或機關單位尋覓。學生在已經知道音樂教育市場已幾乎飽和的現在,如果還一心想往這條路上去,就要接受競爭相當激烈以及不容易有穩定正職的事實。台灣的市場相對起大陸是小了許多,往對岸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他們所需要的是頂尖的人才,因此還是要多加強自己的音樂實力,才能握有主導權,而不是等著被不喜歡的工作困住。
當然自己開音樂教室也是創業的一個途徑。只是創業都是有風險的,因此要考量自身能力,做好詳細的規劃與事前評估,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我認為現在的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未來侷限在學校裡,只想當個「音樂老師」(包含學校正式老師、音樂班術科教師、家教等),應該要活絡自己的思維,從多元化的管道去尋找能結合音樂專長,並與自己興趣相符的職業。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其實非常多,應用音樂、音樂治療、藝術行政都是亟需人才投入的領域。跳脫既有的思維及框架,路會寬廣很多。(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應廣儀主任)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MUZIK古典樂刊》第52期)
MUZIK古典樂刊服務專線 02-25775860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25775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995555 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
3.網路訂閱:PCHOME線上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MUZIK古典樂刊官網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
5.電子雜誌:遠通KOOBE、摩客資訊、多讀網、MA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