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新鮮聞:象皮市場興起,大象再臨浩劫

美國國家地理會社(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已有130年歷史,對人類知識和心智的影響及貢獻,是無遠弗屆的。這個會社也是目前世界上組織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除了雜誌和電視頻道之外,這個會社也提供一項新聞服務(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Service),由他們的專家提供最新的有關人、動物、環境等訊息,分別出現在該會社的新聞頻道及網站。講義與國家地理會社的這項合作,每月以固定專輯方式出現,由資深譯者呂玉嬋主編、翻譯。

緬甸盜獵象皮的惡風愈來愈猖獗

為了終結盜獵惡行,搶救面臨生存危機的大象,許多國家紛紛禁止或嚴格管制象牙買賣。不幸的是,盜獵者現在的目標轉移到象皮上,連沒有象牙的母象與幼象也難逃毒手。
二○一七年初,在緬甸西南部伊洛瓦底三角洲的一處河床,發現了二十五頭大象的遺體。遭到剝皮的屍體腫脹腐爛,發出陣陣惡臭,趕來調查的緬甸官員只能就地焚燒,以免水源遭到污染。
利用象皮與大象其他身體部位,在南亞並非新鮮事。在緬甸等國,尤其是部落地區,民眾習慣將象皮曬乾後研磨成粉,混以油脂,塗抹在濕疹或其他皮膚疾病患處。中醫也將象皮視為藥材,宣稱可治胃部不適。
在非洲,盜獵者利用高性能步槍讓大象一槍斃命,但緬甸槍枝管制嚴格,盜獵者於是改用毒標槍,令大象在緩慢而痛苦的過程中邁向死亡。
在一、二十年前,封閉的緬甸曾被視為大象的最後一個避風港。根據估計,在一九九○年代末期,緬甸森林中仍舊有五千頭大象,許多大象還替國營的緬甸木業公司搬運木材。
世界自然基金會亞洲物種資深專員賈亞辛哈認為,伊洛瓦底三角洲大屠殺是一個警訊,緬甸盜獵象皮的惡風恐怕只會愈來愈猖獗,鄰近諸國可能也正面臨著相同危機。
環保團體亦指出,亞洲叢林中若發現一頭死亡的大象,意味著可能有另外三頭也慘遭毒手。環保人士曾在伊洛瓦底地區拍攝到五十頭大象結隊同行的畫面,如今卻再也找不到這群大象的蹤跡。
緬甸仰光市場販售象皮已行之有年,但近年交易多半集中在邊境,以供應龐大的中國市場。
拿緬甸東北部的 拉來說,它與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比鄰,這裏不只講中文、用人民幣,連手機通訊都使用中國電信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長年明查暗訪勐拉的象皮市場,在二○○六年發現四張象皮待售,於二○○九年找到兩百二十八張,在二○一三年末至一四年初,他們所統計的數量卻高達了一千兩百三十八張。
象皮盜獵量與交易量的增加,一般認為與中國中產階級的興起及富裕有關,但近年的調查顯示,急於開拓新市場的賣方也起了推波助瀾之力。
倫敦非營利組織「大象家族」發現, 拉人擅長推銷,將象皮形容成百病能治的靈藥。更痛心的是,調查員還發現,他們將象皮切成小丁,以機器磨圓打亮,製成時尚飾品出售。由於象皮中有大量細微血管,磨成圓珠的象皮猶如半透明的琥珀,色澤愈紅潤愈搶手。
大象是一夫多妻制,只要母象和幼象幸免於難,靠著少數的公象,象群也能勉強存活繁衍。而今不分雌雄老幼,每頭大象都成了無良獵人的目標,賈亞辛哈擔憂大象即將面臨滅絕之災。


圖說:2017年5月,由於令人窒息的惡臭,緬甸伊洛瓦底地區的村民找到了25頭大象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