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夕陽期

鑑定專家秦嗣林,為五十五歲之後的人生,訂定了五個目標

求學的時候,老師常常說:「『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你們還年輕,一定要珍惜時光,多做有意義的事。」然而到了現在年近半百,我用我的人生檢驗,才發現老師說的其實是錯的。
在我十五歲到二十五歲之間,毫無金縷衣可以惜,經驗、知識、目標無一具備,只有一個不斷成長的身體、蠢蠢欲動的心和大把的時光,所以每天橫衝直撞,能玩就玩,工作時努力賺錢。年輕時承受著成長的喜悅與痛苦,只要養成好習慣、建立好觀念就行了,其實不用講什麼遠大的道理,也不用珍惜光陰。只要有自信能活下去與立定方向,日後定會有所出路。
經過了一輩子的努力,現在的我財富已經不虞匱乏了,甚至可以過著買豪宅、開名車、搭遊輪等豪奢的生活。但是到了五十五歲那一年,我突然感到一陣空虛。
年輕時賺錢很辛苦,但現在有錢以後,卻發現到光要錢能幹嘛?吃一碗陽春麵或是三百五十塊的牛肉麵都是一樣吃飽;出門旅遊好像看電影,繞了一圈還是回到家裏;租房子跟住豪宅一樣能遮風避雨;年輕時愛漂亮,喜歡穿得與眾不同,現在以舒適為主,穿得比過去還邋遢;過去看到年輕女生就怦然心動,現在跟美女吃飯如如不動,簡直是不可思議。
抵達到五十五歲這一站之前,心中滿是憧憬,等到現在列車真的到了,我手上握著車票,才發現根本不想來這裏。我是一個戰士,已經名利雙收,可是體能下滑,少了獲取的慾望,身處在不是我要的戰場,面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窘態,一度感到迷惘。
我反覆思索,這一生歷經滄桑,累積了可以寫十本書的人生經驗,還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深知人情世故。從正面的角度來看,正因為什麼都有,所以不會被名利與衝動蒙蔽了判斷,只要懷著一顆澎湃的心,正好是人生的精華期。想通了之後,我將現在定位成「黃金夕陽期」,為自己擬訂了二十年計畫,努力朝向五個目標邁進。
一、重拾書本。年輕時為了生存,高中輟學投入當鋪業,看過黑道見血火拚、看過白道明爭暗鬥……社會大學的學位,我自忖拿了好幾個博士。在五十歲時讀空中大學,只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我自認在當鋪業裏無所不知,但是五十五歲時,我突然想要了解過去不知道的世界,於是主動報考臺灣大學EMBA,在臺灣大學和復旦大學求學的過程中,才發現同學間人外有人,老師個個身懷絕技,久違的學生生活成了最大的享受。
二、交朋友反璞歸真。小時候我跟任何人都能交朋友,但是創業吃過虧之後,我變得犀利老成,凡事以利益、真假為先,失去了年輕時的純潔。所以現在我到處鑑寶、演講,用年輕時的赤誠,重新跟大家交朋友。
三、重新建設家庭。經過四十多年賺錢比賽,我算是略有小成,可是追求金錢沒有終點,我這一輛車跑得太快,一路上連抬頭瞄一眼風景的時間都沒有,現在猛然回頭,竟發現錯過的風景比前面的更美好,更何況我的家庭。尤其我跟我太太從年輕結髮,她一手打理家中四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完成了我對她的無數要求,可是我幾乎夜夜笙歌,染上各種壞習慣。夜深人靜時,想起她為我付出的,可能十輩子都還不起。回首一看,大家都已半百,她依然愛我,可是我已滿布瘡痍。而我的三個兒女成長的過程,我幾乎沒參與,所以我也發願想用接下來的時間重建家庭生活。
四、回饋社會。我出身卑微,可以說從泥巴堆裏爬出來,除了我家人外,沒人對我特別好。初創業時叔叔伯伯願意借我錢,是因為我都給他們高達百分之十八的利息,在五十五歲以前,我認為自己的天下全是靠雙手打下來的。近年來沉澱以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有這麼多人願意伸出援手拉我一把,我的好運取之於社會,一路上受到很多人的啟迪,讓我來自低層卻不下流,保持榮譽不做暗事。
我母親曾說,每個人的一生就像一棟房子,運氣好的會坐落在交通便利之處,運氣不好的可能窩在懸崖邊,無論如何,都要用一生去打造維護。到老時我終於明白自己為何而來,應該要回饋社會,所以我決定應該要將自己畢生經驗貢獻出來,為全民「消費行為」把關,消滅假貨。另外,我也計畫投入青少年帆船訓練的工作,為下一代盡一份心力,或是關懷偏鄉居民與老人,在未來的二十年,還有許多事情值得投入。
五、最後一個則是打造自我。我非常榮幸可以出生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一個族群交融的國家。年輕時飯都吃不飽了,睜開眼就要求生,沒有餘力長智慧,現在要修煉我的智慧,讓自己在最後一途留下完美的結尾。
我看到太多人在人生最後一段不用車票的黃金時期,依然走著庸俗可憎的舊路線,二十年過後,一無所有,豈不盲目愚昧?年輕人本來就是拿時間換錢,老年可不會拿時間換錢,因為時間太可貴。而賺錢本來不該在老年的規畫中,五十五歲以前,該有錢的早就有錢了,沒有錢的也能過日子。少年時該像海綿一樣大量吸水,到了老年要全力擰乾,能擰出多少是多少。
生命最後的二十年,我們應該做什麼事,貢獻自己的價值,才能活得很自在。甚至只能當十年或五年用,因為疾病和死亡隨時會出現,現在就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完成我來到世間的目的。
感謝老天爺終於讓我老了,勸君惜取夕陽期,莫惜金縷衣。

本文作者為大千典精品質借(當鋪)機構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