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急救訓練,應多推廣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你最好學會CPR,並且每兩年複習一次
二○一六年八月,五十歲的知名金融家費格(Jeffrey Feig)突然心臟停止跳動,接著停止了呼吸。
美國每年有數不清的人心搏突然停止,九成的人因而失去寶貴生命。但費格不僅活了下來,他的運氣還不只如此,大多數心搏驟停者經過急救復甦後會留下後遺症,但費格的心臟或大腦絲毫無損。
費格這一條命是靠著社區鄰居救回來的。
就在他倒下的瞬間,受過CPR(心肺復甦術)與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操作訓練的鄰居,紛紛一個箭步衝到他的身邊。一個叫救護車,一個開始壓胸,一個做人工呼吸,還有一個奔跑到社區交誼廳,取來了去顫器,順利讓他的心臟恢復跳動。
說來真巧,就在這起意外發生的前兩周,社區才辦了一場救生教育訓練兼複習活動,讓許多住戶學會了上述的救命步驟。若非這群鄰居,費格恐怕沒有機會親口對別人說這個故事,因為救護車十分鐘後才抵達,而大腦缺氧四分鐘後就會永久受損,再多幾分鐘,人就會失去生命跡象。
幸好,以去顫器施以電擊後,費格的心臟又繼續將含氧血液送往大腦和身體,他最後恢復了意識。
費格說覺得自己彷彿新生,他不願浪費這個難得的寶貴機會,因此賦與自己一項新使命,那就是鼓吹大眾接受CPR急救訓練,促請機關單位配置去顫器,並教導員工使用方式。
七成的心搏驟停發生在住家,如果當場有家人或朋友能即刻施行CPR,活命機會明顯提高。因此,家中如果有心臟病高風險者,你最好學會CPR,並且每兩年複習一次。
能夠參加正式研習活動,以假人練習,當然最為理想,但你也可以利用線上影片,學習簡易版心肺復甦術,也就是只壓胸,不對口吹氣。有的人可能不願或無法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但只要壓胸做對了,也能讓血液流到心臟和大腦。
開始壓胸前,先請人呼叫救護車,接著快速用力按壓胸腔中心,每分鐘一百到一百二十下。如果對象是成人,至少下壓五公分。
如果你或另一人能施行對口吹氣,建議壓胸三十次後暫停數秒吹氣兩次,接著繼續壓胸。接下來,如果現場能夠使用AED,就設法讓心臟恢復正常搏動頻率。心跳最好在心搏驟停五分鐘以內恢復,拖得愈久,存活率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