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陌生,但相互牽引──讀《城市微光》

"A Light exists in Spring."──作家在小說尚未開始的自序裡,即引用Emily Dickinson的詩句標注下故事說明。如此一來,作品總被歸類成現代主義的東年,好像理所當然會繼續以冷靜、節制,不帶矯飾的形容字詞,再次完成一部探論科技世代之疏離與情感虛無,近寓言式的小說。我帶著這般嚴肅心事走進「城市」,試圖藉小聰明在故事結束前探尋出「於春而生的微光」指涉為何之時,才驀然察覺不安──小說裡似乎沒有「光」。
作家將庸碌於現實世界的人們與生活,一個個切片截取,像顯微鏡下的玻片,如實放大於故事中──城市是小說的主角,生活其中的人群則是專屬於她的形容詞──為數不少的角色在「城市」裡交錯過活,OL、醫生、主婦、老師、慣竊等,懷抱不能說(或非說不可)的祕密與人交好、交惡,越清晰便越見生命的各樣缺損:寂寞自閉、焦慮憂鬱、性慾過剩(不滿)、犯罪衝動……。明明每個人皆清楚自己並非獨活於世,卻又無法從孤獨感裡掙脫。情感的混沌、灰黯令故事悵然無光。這些人物身上譬喻式的疾病、渴望、軟弱更過於凸顯,不顧「現實」,脫離它們原本應該藉以架構故事的功能,原因不明。當我正覺得一切荒謬、無理之際,光,才開始隱約閃動。
《城市微光》裡,東年保持慣常的簡潔、精煉的文字風格,細細描述城市各階層身分面對現代生活的身體與心理狀態。以角色牽引角色的方式,一個個出場,彷彿想驗證「小世界現象」,又稱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兩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通過各自原本的人際關係定能產生連結。原來,故事角色們看似刻意的情緒與疾病、缺陷,都在在展示著我們習以為常,與人疏離如孤島般的情感無能。覺得荒謬、覺得不可能,因為視而不見──直到故事中段,角色間的關係一一浮現,產生情感連結,這才懂了,作家想要的並非探討或指控疏離;他要說的,是人與人相互牽引的幽微情感,如神祕微光值得珍視。
我想自以為是地將作家於城市裡找到的微光,譬喻做夜空星圖──星與星之間藉著引力或宇宙物理式的平衡保持距離,但彼此相關地存在,如同我們。城市人的寂寞與禮貌,創造出這世代不同以往的情感鏈結方式,藉這部小說,東年為我們倔強的城市生活指引出可安心依存之溫柔。

◎作者簡介
郭正偉
聽歌的地球人,喜歡甜食。最厲害的能力是輕易便能搞砸所有看似神奇的魔幻時刻。已出版文字創作demo系列(逗點文創)、散文集《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寶瓶文化)。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