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永不止息

讀松本清張的《半生記》,悵然許久,誰都見到大作家名利雙收的風光,但卻不見他成名之前半生默默無聞的歲月,是一條如何漫長無光的黑暗甬道,而這條甬道貫穿了日本戰前到戰後,所以松本清張竟不只是在描述他自己了,而是由此編織出日本社會底層的眾生相,他們掙扎浮沉,宛如無聲的時代波濤。
松本清張家境清寒,也無甚學歷,做過小販也當低階學徒,生活卑賤,但或許這才真正養成一個優秀小說家的沃土。戰後一無所有的他,為了養活妻小,開始作起掃帚買賣的生意,為了尋找製作掃帚的農家,搭火車走遍日本鄉下小鎮。而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餘裕旅行的松本,因此飽覽了日本山川風光,《半生記》在〈篝火與山中小鎮〉一篇中,描述他背著一囊待兜售的掃帚,在比叡山的八瀨坐上纜車,獨自越過積雪山頭,從四明岳俯瞰琵琶湖時,佇立在大雪中,激動難抑,竟一點也不覺得寒冷。
當讀過這段描述之後,我在日本搭火車,也因此有了微妙的心情,彷彿處處可見一個孤獨的旅者,依著車窗,無言凝望著窗外這份屬於島國特有的,說不上壯闊,但卻綿延相連,而且幾乎處處可見有溪流淌而過的山巒風景。發達無所不入的鐵道系統,也滲透入人們的生活之中,甚至鐵道、車站、窗景,也形成了獨特的日本視野。松本清張搭火車走到了日本鄉野的深處,而如今的我也依然如此,坐在搖搖晃晃行進的車廂之中,稀落的乘客多是垂垂老矣的白髮人,低頭打著瞌睡,我就不禁懷疑,自己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墜入了一場遙遠而古老的夢。
或許每回到日本,大半時光都在搭火車中度過,久而久之,就連住旅館也都選擇離火車站越近的越好。貼在高樓層的房間玻璃窗看下去,便是密麻的鐵軌,束起匯聚,然後又往兩端延伸展開,長長的火車如一條蠕動的蟲,從天邊迤邐而來,暫停歇腳,又往地平線那頭緩緩奔去,就如同在濁世中懸浮的眾生,又何嘗有真正休息的一刻?
於是我又不禁想起了松本清張那倉促奔波的前半生,也想起了宮本輝《螢川》中以「螢火蟲」比喻凡人:「數萬數十萬計的螢火蟲交疊著身軀,不休不止地一閃一滅,正創造苦悶寂寞的生命光塊。」也唯有半生為生活所窘迫,搭火車電車在日本鄉鎮城市街道流浪不息,所目睹人世瞬間的光華,到頭來只餘無限悲哀,所因此積累下來的一顆悲憫之心,才是松本清張作品之足以動人的祕密。

◎作者簡介
郝譽翔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現為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小說集《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初戀安妮》、《逆旅》、《洗》、《幽冥物語》及散文集《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等多部著作。最新作品為散文集《回來以後》。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