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善大家來

老祖宗講「福祿壽」,其實也跟我提倡的「理財、理善、理健康」不謀而合,做好「理財、理善、理健康」,也就健全了身心靈,人生才能算是圓滿。

近日台灣為了年金改革爭議不休,退休後到底需要多少「錢」養老,每個人的定義不同。

DFS環球免稅集團創辦人查克費尼,據估計財產有八十億美元,但他從沒穿過名牌衣服,眼鏡也破舊不堪,外出都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用布袋當公事包,坐飛機也是經濟艙,他卻計畫在有生之年把財產都捐掉。

今年八十六歲的查克費尼在很短時間內創造了驚人的財富,他說要「無牽無掛地去見上帝」,媒體問他為何要捐得一乾二淨,他回答,「因為裹屍布上沒有口袋」。他要在有生之年知道他的錢到哪去,所以有計畫地安排財產全捐獻出去。查克還自稱是衣衫襤褸的慈善家。

呼應查克的理念,我長期推廣的「理善」也是同樣道理,因為我認為「捨出去的財物才是你的,捐出去的財產才是你的」。從全球財富來看,美國掌握了大多數,而美國的財富又掌握在猶太人手上。我常想猶太人為什麼那麼強?因為他們遵循十一奉獻,賺的錢有十分之一要回饋,這是他們的民族性,也讓他們更加團結,人民一團結了,國家就有錢,可以做很多建設,帶動經濟發展,人民也就有錢了,這是一個善的循環。

但如果大家想的是如何貪污、逃稅,富人想盡辦法把錢匯到國外,在這樣的態勢下,國家又如何有錢?如何從事建設?就我觀察,東方人想到的不是「錢留子孫」就是「債留子孫」,比較沒有大我的概念,這是我們要去反省思考的。

大家熟知的比爾蓋茲、華倫巴菲特,是全球排名前兩名的富人,同樣地,也是捐款最多的一、二名,可說是全世界最慷慨的富人。試想,如果富比士排行榜不再以股票市值、房地產等來計算富人排行榜,而是改以「捐獻」的多寡來訂定富有程度,這世界的財富觀是否會有很大的轉變?有捐始有得,當財富的計算方式改變了,你我對財富的認知與思維就會大大不同。

捐出去的才是自己的,捨得捐出的財物,得回來的是福氣。真正的富有,應該從捐出的財物來定義。

老祖宗講「福祿壽」,其實也跟我提倡的「理財、理善、理健康」不謀而合,也對應到人的身心靈,做好「理財、理善、理健康」,也就健全了身心靈,人生才能算是圓滿。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872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872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鴻海軍團 赴新大陸衝10兆營收
◎洪寶山發行人語>理善大家來
◎馬凱財金觀察>隨喜讓台灣風景更出眾
◎莊孟翰房市觀察>當前都更成敗十大關鍵議題(下)
◎理財我最大>羅一翀勇於踏上創業路 卓天仁倡「三本」與年輕人共勉
◎全球投資瞭望>全球租稅戰爭引爆 資金動盪平添變數
◎楊天迪量價領航>自動化、高階產品占比升 湧德營運看俏
◎陳學進股市大財寶>i8軟板用量增 台郡下半年爆發力更強
◎勞動新知>一例一休 大量裁員 相關勞雇措施
◎期貨精選>活用《孫子兵法》投資(機)外匯金市豐盛累財
◎期股捷報>與其看萬點 不如留意白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