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有理降價無理

立法院通過《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有網友想起去年修法時,很多店家打著「一例一休」名義漲價,搞到萬物皆漲,前行政院長林全對這現象還說過,「漲價是必然結果」。

當時行政院還大動作宣示,將對業者趁機聯合漲價嚴格查處,公平會並啟動防制人為操縱物價小組,若發現有業者藉機聯合調高價格違反「公平交易法」而有明確事證,會加以嚴處。央行總裁彭淮南也曾出面喊話,指出台灣物價穩定,推估去年通膨率在1.26%到1.46%之間,通膨壓力相當溫和,並說「這是非常不錯的物價水準」。

但有網友在PTT列出「一例一休漲價店家一覽表」,整理出去年漲價的店家品項和幅度,其中許多知名連鎖店都上榜,包括八方雲集、鬍鬚張、85度C、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等,還有影城、診所、客運、全台駕訓班等等也都漲價,而394所私立幼兒園漲幅更是高達40%。此文一出,立即引發熱烈迴響。

當時就有學者表示,「假設廠商都因同樣的政策變動漲價,可以說是各自反映成本,政府恐怕抓不到聯合行為,法律上也不見得站得住腳。」但如果漲價是因為增加了加班費,而加班費是發給員工,「漲價」的錢是進到勞工口袋,那麼,「該反映成本就讓它合理反映吧」。但問題就是,身為勞工的消費者因為物價上漲多了生活支出,收入有增加嗎?是否反被剝了兩層皮?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當時趁著「一例一休」藉口漲價的店家,現在修法拿掉一例一休後,要不要降回去?大家都知道,漲價之後是不可能回得去的,所以,到頭來消費者反成為勞基法修法的冤大頭。

當然,漲價的理由不外乎就是成本增加,而成本增加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原物料、房租,或人事成本,絕對不會只是「一例一休」。只是當時店家打著這旗號漲價,又不可能揭露真正的成本結構,難怪網友會酸:「現在修法拿掉一例一休後,要不要降回去?」

我非常同意彭總裁所說,溫和的通膨是可以被接受的,只是在物價上漲的同時,薪資沒有跟著成長,才是癥結所在。總歸來看,台灣最急迫要解決的還是低薪問題。經濟困境千頭萬緒,總是要先找到一個出口,才能有解。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90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

【理財教育學苑www.moneyedu.org.tw】
※理財周刊908期更多精采文章:

※理財周刊90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寒冬熱商機
◎洪寶山發行人語>漲價有理降價無理
◎房市觀察>為什麼45坪 只有小三房
◎理財我最大>未來AI取代人類?台灣從創業、教育追趕
◎房地產會客室>當前都市更新亟待宣導的10大重要議題
◎現代地政教室>別怕,「防不孝條款」給你靠!
◎量價領航>子公司RFID電子標籤 獲國際大廠下單
◎飆股鑫天地>矽晶圓需求強勁 營運持續看俏
◎期權大聯盟>指數有望再創新高 但與籌碼背離慎防回檔
◎健康你我他>什麼運動「燃脂」最有效率?
◎企業巡禮>太陽堂老店太陽餅 貼近年輕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