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事 金管會主委丁克華的監理哲學

臉上總是堆著微笑,對外界質疑永遠抱持耐心說明,「要是再說不清楚,就慢慢一點一滴地做,做到大家瞭解、認同為止。」這是新任金管會主委丁克華的處事原則,也是哲學。

臺灣學生創意無數 可惜束之高閣
從櫃買中心到金管會,丁克華上任即提出「天使基金」計劃,為新創產業找財源,也讓金融業滿手資金有新的出路。但是,外界對於這項「創舉」似乎不太領情,非但沒有絲毫肯定,還提出許多質疑,更直言丁克華根本不懂什麼叫天使基金,就叫金融業把錢放投入高風險產業,實在不是主管機關應該做的事。

對於外界的指教,丁克華說,「各大學教授帶領學生,參加全球四大研發公開賽,得到非常多獎項。每年以地區國家別算,台灣都是第一名,去(二○一五)年我們得到二一三項大獎。今年光是美國賽就得了二十幾項金牌獎,三十幾項銀牌獎,合起來六十幾項,證明台灣創新能力很強,可惜研發完了之後,只把獎盃放入櫃子裡,沒有下一步動作。」他說,天使基金計劃,是拿出金融業獲利的一小部分投資新創產業,不會有經營上的風險。

現金殖利率逾四% 投資ETF更穩健
「肯做事而不只是空談」是丁克華的處事方針,曾經執掌證期局、管櫃買中心,對證券市場非常熟悉,看到台灣股市受國際情勢影響下跌,直接開口要股民進場救市,「現在是進場好時機!」丁克華充滿信心地說,逆景氣循環模式,是股神巴菲特立於不敗之地的操作技巧之一,股價跌的時候進場、漲的時候出場,買低賣高是不變的致勝關鍵。

台灣壽險業有十一兆元資產布局海外,占整體可運用資金近六成,英國脫歐後,台灣股市出現劇烈震盪,最後僅小跌二%,較亞洲各國相對平穩,丁克華對壽險業者信心喊話,「台灣股票現金殖利率優於歐美水準,壽險業也應該把多餘的資金投入台灣股市,逐步降低海外投資部位」。

丁克華認為現在台灣需要資金刺激景氣,因此呼籲壽險業可以把多餘的資金布局台股ETF,他表示,台灣股市本益比低、資訊透明,股票現金殖利率都很高,去年平均發放十四.二%以上,過去六、七年平均也有四%,比所有歐美國家都高,而銀行存款利息只有一%左右,相較之下,現金股利的報酬率真的很不錯。

再者,ETF價格不像個股波動大,較不必擔心淨值大跌侵蝕獲利,再搭配逆景氣循環下單模式,在股市一片繁榮「出場」,就可以稍微貪婪一點。股價跌破一年線、三年線、五年線、十年線的時候多買一點,若跌破二十年線,再跌的機率就更低了,更可以放膽衝進去買。「擁有巨額資金的機構或法人資金,買賣股票、變動收益的產品,應該用這種方式比較好。」

若以逆景氣循環方式操作,上(七)月壽險資金在證券市場獲利可達五%。英國脫歐使全世界資金流向相對安全的台灣證券市場,七月台股大盤在黑天鵝滿天飛的情況下,站上九千點大關;投信發行一四七檔台股基金表現,績效全部都是正數,平均達三.九九%,前十五強績效更全部達五%以上。

不過,目前台灣ETF檔數不多,規模也不大,壽險業者認為操作起來有點困難,丁克華呼籲台灣指數公司推出更多ETF,「金融商品研發活潑了,交易量就會成長。」

再降台股風險係數 引資千億提振動能
資金不論運用在什麼管道都有風險,雖然明知不該把這麼多資金放在國外,但台灣公債不多、股票波動大又有RBC係數限制,不動產則有投資報酬率要求,保險業者的心聲,丁克華全知道。

風險係數愈低,計算出來的RBC就愈高。他表示,壽險業投資台股的風險係數,還是用開發中國家的係數,經過檢討,已由○.二四一一降至○.二二七四,然而已開發國家是○.一八左右,台灣還有調降空間,預計八月會公布新的係數,估計調降後,將吸引上千億元資金回來提振台股動能。

此外,保險公司需要長期投資標的,政府公共建設一直向壽險資金招手,但引資效果不佳,二十兆元的可運用資金,約有二兆元可投資公共建設,而目前僅一千九百多億元投入,距投資上限有近一兆八千億元資金仍在觀望。對於立委之前反對壽險投資公建擔任董監事,丁克華提議,「讓董監事占三分之一以下,沒有控制權,立委都蠻支持的。」日前修正案通過一讀,未來有機會三讀通過。

英國脫歐令世界各國始料未及,國際性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德勤(Deloitte)公司一項最新調查甚至指出,「英國脫歐較雷曼銀行倒閉更為嚴重」,調查顯示,不確定性升高對英國企業信心造成了不良影響,樂觀氣氛下降到二○○七年此一調查開始以來最低水準,較二○○八年底雷曼銀行倒閉時更低。

但目前台灣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仍較亞洲其他各國平穩,英磅貶值才是比較需要擔心的問題。而渣打銀行香港全球研究部外匯策略師表示,由於英國經濟有衰退的可能,脫歐後,英鎊兌美元由一.四五跌至一.三,預估下半年會續跌至一.一八水平。不過丁克華分析,台灣保險業在英國當地持有新台幣六百多億元不動產,但多以收租為主,「只要不出售,所受的直接衝擊不會太大。」

投資型保單自負盈虧 比類定存更危險
保險公司推出很多儲蓄商品,民眾到銀行定存,無意中卻簽了保險契約,衍生許多糾紛。保險業從銀行進來的業務超過五成,銀行保險已成世界共同趨勢,保障功能變小,銀行、保險分野愈來愈模糊,但是在壽險背負大量存款的包袱之外,還有另一種保單,丁克華認為更危險,就是「投資型保險」。

「我在證券市場二、三十年,才教會證券投資人『自負盈虧』這件事。」儲蓄型保險利率再低,還是高於定存,只要保戶在閉鎖期內不任意解約,就不會蒙受損失。而投資型保單的分離帳戶連結投資標的,必須自負盈虧,為了增加保障而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人,風險承受度相對較低,卻要面臨帳戶價值歸零的結果,除了衍生更多保單爭議,賴以安家的保障化為烏有,「誤以為有保障,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反而將民眾推向更大的風險。

然而,投資型保單卻是拉高死亡保障的功臣,根據保發中心統計,主攻投資型保單的壽險公司,平均死亡保額最高可達二四○萬元,是新契約平均保額五十五萬元的四.三倍。主管機關對「推動提高國人保險保障方案」績效優良的保險公司,給予新種商品送審件數增加獎勵,因而出現「只看保額、不看風險」的聲浪。

丁克華認為,有必要借鏡世界各國推行投資型保單的經驗,評估台灣的占比是否適當,通盤瞭解後再思考如何引導市場走向風險較低的商品,「很多東西累積很久,不是一個行政命令就可以翻轉,必須找出一條路逐步調整。」這是一個大工程,丁克華說。

健康管理成未來趨勢 集思廣益開創新保單
吸收存款有資金去化的問題,投資型保單則有保戶自負盈虧的風險,保險公司商品動輒得咎?丁克華希望保險局、保發中心以及金管會周邊單位,多幫業者想一想,「除了保障以外,還有哪些可以對整體經濟產生外溢效果的特色保單可以開發?」

丁克華相當推崇預防醫學觀念,他說,例如,運用物聯網科技的醫療險保單,保險公司提供給每一位保戶一個健康手環,可將使用者的心跳、三高、運動狀況上傳保險公司資料庫,供保險公司掌握保戶體況,當被保險人身體更健康,保費也會愈便宜,形成「保戶少繳保費、保險公司減少理賠、提升民眾健康」的三贏局面。

「芬蘭和台灣的平均餘命都是八十歲,但芬蘭人終老前,在病床的時間大約只有二個禮拜,台灣平均卻要七年!」丁克華要民眾思考「這會浪費多少醫療資源?多少長照支出?」因此呼籲「大家從年輕就開始保健,身體健康,長壽才有意義。」

更多內容詳見現代保險新聞網http://www.rmim.com.tw。請至現代保險網路書城http://www.rmim.com.tw/bookstore/或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