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 1年3.1兆保費入袋

去年主管機關要求保單不得有費差損,並表示將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今年一月起各險種預定利率確定調降○.二五~○.五%,大多數壽險公司順勢停售不少保單,重新計算費率或重新包裝。保費將大幅調漲的消息不斷見報,現有保單即將停售這個賣點,讓十二月的初年度保費(FYP)突破一二五四億元,單月成長二十八.三%,創全年各月份新高,「停售」這帖萬靈丹再度奏效,也將全年初年度保費推上歷史新高,達一兆二七○五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七.一%。

搭上去年十二月停售列車的公司不少,當月份初年度保費收入成長率超過一○○%的就有台灣、新光、安聯、宏泰與保德信,國泰的成長率也超過四成,還有很多公司收進來的要保書一直到今年一月還沒消化完。保經代通路單月成長率更達四十一%,領先業務員通路的三十六%與銀行的二十一%,堪稱是對市場商機反應最靈活的通路。

傳統壽險爆大量保費破兆 投資型急凍保費占率腰折
去年傳統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一兆七三九億元,較前一年度的八四○三億元成長二十七.八%,受人民幣重貶、英國脫歐等不利與不確定因素影響,投資型保單買氣急凍,保費收入僅一九六六億元,較前一年度的三四六○億元衰退四十三.二%,使得投資型保險的市場保費占率從近三成掉到約一成五,幾近腰折。

傳統壽險中的利變壽險仍是市場主流商品,保費占率達四成六,其次是傳統型壽險,兩者保費合計超過一兆元,約占市場八十二%,其後依序是年金、健康險與傷害險。

南山、富邦二千億俱樂部 國泰、台灣、新光千億成員
去年壽險業的初年度保費收入雖較前一年度成長七%,但二十三家壽險公司當中衰退的超過一半,共計十二家,成長的僅十一家。其中成長幅度最大的是通路策略轉向銀行為主力的宏泰與全球,成長率分別達二五四%與一○九%,衰退最多是商品策略轉向保障型保險的元大,與去年被安定基金接管,今年一月中才被南山標走的朝陽,分別負成長七十二%與六十%。

南山以三成五的成長率連跳兩級,獲得初年度保費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富邦都有二千億元以上的規模,國泰則衰退九%,讓出長年冠軍寶座,保費也跌破二千億。三大公司初年度保費的新排序在去年上半年即已成形,去年各月份南山的初年度保費收入在銀行通路的大力加持下,有八次排名第一,國泰與富邦各有兩次。

由中國信託與台灣人壽合併的台灣人壽排名第四,新光穩居第五,兩家去年的成長率都超過四成五,也都晉級千億俱樂部。

銀行通路進帳六千五百億 壽險公司依賴度兩極化
去年壽險公司的初年度保費有五十一%來自銀行通路,四十二%來自業務員,經代人則占七%。銀行通路拿下一半以上一的市場,保費收入六五三八億元,比業務員通路的五二八四億元還多出一千多億元,即使擁有龐大業務部隊包括南山、富邦、台灣、中國,來自銀行通路的保費也都超過五成。有銀行背景的公司,例如法國巴黎、合庫、第一金以及沒有業務部隊的保誠,對銀行的依賴度都超過九成,合庫甚至只有銀行這個通路。銀行通路占率在三成以下的,只有國泰、三商美邦、宏泰、友邦、康健、朝陽,以及受限於法令規定只有直接通路的中華郵政。其中,國泰與三商美邦來自銀行通路的保費收入仍持續在調控減量中,宏泰去年銀行通路的成長率達七五八九%,但因起步較晚,保費收入有限,對公司的貢獻度僅三%,與長年老戰友經代通路的七成占率相去甚遠。過去始終堅持只用業務員通路的保德信,這兩年不敵市場情勢,開始打通銀行通路,前年內部業務占比僅十%,去年已達四十九%,與業務員平分秋色。

利變壽險最熱 南山領銜 傳統壽險次之 國泰當家
去年最熱賣的商品是利變壽險,為壽險公司帶進五八○六億元的保費,占率四十六%,其中近七成來自躉繳保費。以利率變動型壽險為主力商品的壽險公司共有八家,包括南山、富邦、台灣、新光、中國、遠雄、全球與宏泰,其中台灣、新光與宏泰的內部占率更超過八成。

初年度保費第二大的險種是傳統壽險,保費收入三四六○億元,占率二十七%,而以傳統壽險為主力商品的壽險公司也有八家,包括國泰、三商美邦、中華郵政、臺銀、保誠、元大、友邦與朝陽,其中臺銀的內部占率達九成一,中華郵政則只銷售傳統壽險。

投資型壽險去年大幅衰退,排名第三,初年度保費一○八七億元,占率僅八.五%,是法國巴黎、安聯、合庫與安達等四家的主力險種。

壽險業日進八十六億元 幸運七趴今年能否再現? 去年總保費收入合計三兆一三三四億元,成長率與初年度保費收入相同都是七%,國泰仍是總保費收入排名的龍頭,以六九九億元領先南山的五○五九億元,成為唯一總保費在六千億元以上的公司,南山以十四%的成長率晉級第一,富邦排名第三,新光維持第四,台灣人壽則以二五二四億元的保費收入晉級前五大。

停售列車開走了,但是在任何世代壽險保障都是一直存在的缺口。在休養生息之後,壽險公司的下一步要怎麼走?能否再現「幸運七趴」?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2月號(338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