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2家壽險公司總體檢

2016年壽險市場營業的本國公司有20家、外商分公司4家,資產總額合計22.25兆元,較前(2015)年增加近10%,總保費收入3.1兆元,成長率7%。 扣除因為淨值為負,今年已被南山人壽購併的朝陽人壽,以及已停止招攬新契約的外商蘇黎世人壽,今年實際營業的壽險公司共有本國公司19家、外商分公司3家,合計22家。

保費收入是最常見的排名,但業務規模並非觀察壽險公司唯一的指標,尤其去年兩波停售潮以及躉繳當道的情況下,保費收入甚至不是最具參考價值的指標。本文即揭露民眾認識每一家壽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必須知道的6大重要指標。

01負債占資產比
企業的總資產通常是衡量企業財力最重要的指標,但資產可能來自股東或對外舉債,而保險業是高財務槓桿的行業,尤其是壽險業,資產主要來自負債,亦即從保戶所繳保費提存的各項準備。2016年壽險業總資產高達22.25兆元,但來自負債的部份高達21.4兆元,負債占資產比為95%,其中保險負債約19兆元,換句話說,總資產只有大約5%是股東的自有資金,有85%來自保戶。雖然類似結構是保險業的常態,但是負債占資產比愈低,代表來自股東口袋的資金越多,保險公司愈有能力應付經營風險。

去年負債占資產比低於市場平均值的公司有8家,其中負債占比最低的是以健康險為主力商品的國際康健,僅82.82%,是唯一低於9成的公司。負債比最高的是第一金人壽,高達98.34%,去年該公司躉繳收進的保費近9成6,負債比較前年再墊高0.45個百分點。

去年有效契約的前5大公司,以國泰人壽的負債比93.45%最低,其後依序為富邦93.63%、台灣人壽94.79%、南山95.95%,新光則以96.82%居前5大最高。

02投資報酬率
壽險業的資產95%以上來自負債,既然是負債就有利息成本,資金運用績效高於資金成本是基本要求,否則就有利差損的風險。壽險公司主要的債權人是保戶,而保單預定利率就是資金取得的成本,據推估,若預定利率為2.25%,投資報酬率至少須達4%才能免於虧損,因為早期保單的預定利率較高,部份保險公司的保單平均成本超過3.5%,資金運用的壓力更大。壽險公司的盈虧幾乎由部位龐大的資金運用成效決定,有的壽險公司甚至因而必須出售優質不動產或過去持有的債券,而為了追求比國內投資更有利的投資標的,62.71%的壽險資金去國外投資,但也因而承擔更不可預測的匯率風險。

去年壽險業的可運用資金達20.12兆元,運用總額20.07兆元,運用率99.8%。

19家本國壽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介於0.56%~5.07%之間,差距9倍,投報率最高的是前年與中國信託完成合併的台灣人壽,最低的是第一金;19家公司中有8家的投報率高於去年,11家衰退。成長最多的是前年與中國信託完成合併的台灣人壽,合併前兩家投報率各略高於3個百分點,市場排名都在10名之後,合併後投報率達5.07%,排名第一;衰退幅度最大的是元大,投報率不及前年一半,排名也從第2掉到15。

03繼續率
壽險都是長期契約,在投保後數年或數十年之間,保戶難免因為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例如財務惡化、移民國外等,而不得不解約。但解約不僅會損失部份保費,更會造成保障中斷,為減少民眾投保前未仔細閱讀條款,或未審慎評估保單是否符合個人需求,以致事後反悔的狀況,主管機關除規定契約成立送達保戶後有10天契約撤銷期之外,還規定傳統型個人壽險簽約前有3天審閱期。

主管機關設想周到,但仍有不少保戶在投保後因為種種因素解約。以2015年為例,解約件數達252萬件,保險公司付出的解約金高達5,758億元,占壽險公司總給付金額1.54兆元的38%,是身故保險金899億元的6.4倍,而平均每件解約金達23萬元,顯示因為某些商品數年後會產生解約利益而投保的動機仍然存在,保險的保障功能因而大打折扣。

但如果是投保後不久就解約,業務員在招攬過程中的不當說明或引導,就很可能是保戶解約的關鍵原因。因此保單生效後13個月(即投保後滿1年)、25個月(投保後滿2年)仍繼續有效的比率,就成為主管機關評比壽險業招攬品質的重要指標。

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依保額計算,2015年壽險13個月的繼續率為91.49%,25個月則為86.34%;以件數計算則13個月的繼續率為92.25%,25個月為86.65%,雖然都比前一年度佳,但仍有進步空間。

去年19家本國壽險公司以件數為基礎計得的13個月繼續率,最優的前三名大洗牌,前一年度排名第3的臺銀人壽以99.34%拿下第一;元大以98.83%由前年的第9躍升第2,前年與中國信託完成合併的台灣人壽晉級第3。

更多內容詳見現代保險新聞網 http://www.rmim.com.tw。請至現代保險網路書城 http://www.rmim.com.tw/bookstore/或 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