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機指好痛,該不該動手術來改善?

出現板機指症狀,應熱敷、多讓手指休息、進行超音波、蠟療等復健治療,若未能改善,可局部注射類固醇,來緩解發炎並使消腫,假如疼痛得很厲害,針劑效果的維持時間會縮短,還是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手指卡卡會腫痛,甚至一彎曲就伸不直,這可能就是「板機指」,初期板機指可能只是痛,休息便能緩解,如果吃藥、復健、打針都難改善,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時,應該考慮手術治療,才能一勞永逸,免除板機指帶來的不適及困擾。

手指卡卡、彎曲喀喀響,小心得了板機指

板機指的正式學名是「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亞東醫院骨科部手外科主任陳勇璋表示,手部肌腱在正常情況下可以隨意彎曲、伸直,有幾個環狀結構負責約束肌腱的活動,如果使用過度,不斷磨擦而導致環狀結構容易軟骨纖維化增厚,阻礙到肌腱活動而影響手指彎曲的動作,就會產生板機指的症狀。

早期板機指,以疼痛為主要表現,有些病患會在掌心遠端皺褶附近摸到隆起物,較嚴重的狀況,是在手指彎曲時會感覺有東西卡住無法伸直,需要較用力才能將手指打開,更嚴重的狀況是無法自己主動伸直,必須用另一隻手扳開拉直。將彎曲的手指扳回來時,常感受到「喀喀」的聲音,就像扣板機一樣,所以俗稱板機指(Trigger finger)。通常早上剛起床症狀較厲害,常需要用另一手協助伸直,活動後會得到緩解。

廚師、美容美髮業、電腦族,是高危險群

板機指發生原因,至今無明確答案,不過多認為和過度使用有關,從事美容美髮業、廚師等,長時間頻繁使用手部的族群較為常見,而上班族如果長時間打電腦也容易發生,此外,糖尿病、類風濕疾病患者也是高危險群。板機指的發生率女性比男性多,確切原因不明,可能與荷爾蒙或是生活習慣有關。年齡層以40、50歲較常見,20幾歲很少,小孩也可能發生板機指,但是,屬於結構上的問題造成,跟成人狀況不同。

板機指較常發生在大拇指、中指、無名指,不見得只出現在一隻手指,門診常有病患同時出現在多隻手指的案例,而且不只限於慣用手,左右手都有的情形也不少。

復健、打針效果不佳,可手術治療

出現板機指症狀,可掛復健科或骨科,如果症狀屬於輕微,建議從生活習慣做調整,包括熱敷,多讓手指休息,避免手指頻繁彎曲、抓握及過度使用;也可以進行超音波、蠟療等復健治療,同時配戴護具,強迫患處休息,必要時由醫師開給消炎止痛藥。

上述方法仍未改善,可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以緩解發炎並使消腫,但效果如何,要看板機指的嚴重程度,通常能維持3~6個月,假如疼痛得很厲害,針劑效果的維持時間會縮短,還是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手術後再發機率低

手術原理是將環狀結構打開使它放鬆,手指活動時就不會卡住,如果經手術治療能使肌腱完全放鬆,幾乎不會再復發,治癒機率很高。手術可分成傳統手術以及微創手術:

◎傳統手術:需麻醉,將環狀結構打開,傷口約一公分,傳統方式有傷口,所以相對於微創手術,有較高術後感染風險以及疼痛感,但完整看到肌腱及環狀結構,進行手術會比較安全,傷到肌腱機率低,也可以完整放鬆肌腱。

◎微創手術:用一般打針的針頭把環狀結構切斷,但因為無法直視,有可能無法完全切斷,而使板機指再發作,不過用針挑,手術傷口極小,免縫合、免拆線,恢復比較快,很多因工作關係沒太多時間休養的患者,會選擇微創手術。挑的好當然沒問題,但也有可能發生針沒挑好,傷到肌腱或週邊神經的情形,所以,選擇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很重要。

其他常見的併發症,有神經傷害、環狀結構過度放鬆等,神經傷害比較常發生在拇指,因為拇指感覺神經經過肌腱前方不遠處,如果用微創針挑的方式,很容易傷到這條神經,所以拇指不建議使用微創手術。環狀結構過度放鬆可能會讓肌腱偏離原本的路徑,手指彎曲會有肌腱浮起的狀況,會導致手指活動不良。

術後手指多活動,以免造成沾黏

陳勇璋表示,手術後除了留意傷口的照顧之外,較擔心的是發生手術部位沾黏情形,有些病患在手術後非常怕痛、或是非常留意傷口擔心癒合不好,術後該手完全不動,導致肌腱沾黏,因此,醫生會提醒板機指患者手術後,手部一定要適度做些活動,護理人員會教導怎麼做,千萬不能因為怕痛都不敢動,否則一旦沾黏,恐怕無法完全伸直,嚴重沾黏可能還要再進行復健幫助改善。有些症狀較嚴重的患者,術前就有手指關節攣縮的問題,這部分也要積極復健來改善手指活動。

如果能在早期做好自我照護,就能降低惡化的風險,最重要還是減少手部的過度使用,但很多人因工作關係,幾乎無法做到少動這件事,尤其美髮業,建議常戴護具以減少傷害,平時也可以適度按摩、熱敷,做些伸展動作,例如將五根手指往後扳,或讓手指張開伸展。

板機指是很常見的疾病,假如反覆發作卻一直不處理,接受手術的機會會增加,因此,只要出現疼痛或手指卡住,就應該看醫生,尋求最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