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StoryⅡ 當大地染上楓葉紅

要說最能代表秋天意象的,金黃火紅的楓葉絕對是榜上有名,絢麗的色彩讓許多人趨之若鶩,賞楓拍楓成了秋天的必定行程。為此編輯部規劃了本單元,從器材準備、拍攝技巧、景點整理和達人分享,希望讀者可以好好享受秋天的光景,用相機留下楓葉最美麗的身影。

器材準備不可少
基本上任何一款相機都可以作為拍攝楓葉的主力,重點在於鏡頭的焦段能不能符合拍攝需求。雖然說多數場景用標準鏡頭就已足夠,但為了捕捉楓葉的特寫,望遠鏡頭仍是不可或缺的配備,至於超廣角鏡頭則是看個人需求,在拍攝大景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如果覺得攜帶多顆鏡頭很麻煩,旅遊鏡也是不錯的選擇。若還有餘力,則可以準備一些輔助器材提升影像品質,像是C-PL 偏光鏡或三腳架等。

楓葉PictureStyle
如果是Canon 相機的用戶,別忘了在出發獵楓前至Canon 官網下載一組名為「Autumn Hues」的楓葉PictureStyle,它可以精準重現紅、黃兩色的色彩,幫助玩家輕鬆拍出鮮豔明亮的楓葉照片。使用者可以透過EOS Utility 將風格檔設於相機內使用,或者是拍完再透過原廠DPP 軟體套用於指定的照片上即可。

拉線說明
機身:廠牌和片幅大小不拘,建議以現有機身為主就好。
超廣角鏡頭:例如16-35mm 或17-40mm,可以納入廣闊的景色,營造強烈的視覺張力。
標準鏡頭:像是24-70mm(FF)或17-55mm(APS-C),進可攻退可守,符合多數拍攝需求。
望遠鏡頭:以70-200mm 最受青睞,用來拍攝局部小品或特寫,易於呈現淺景深效果。
三腳架:款式不拘,主要作用是在低光源環境可以穩定機身。
偏光鏡:能濾掉大氣中的偏振光和反光,加強藍天和楓葉的飽和度。
閃光燈:建議以輕巧的外閃為主,在逆光或低光源環境下可補光。
快門線:可配合三腳架在低光源環境使用,能提升拍攝的成功率。

用光線營造氛圍
不同的光線角度,能夠讓楓葉的色彩、層次及立體感產生不同變化,只要善用光線營造氛圍,就可以拍出楓葉的不同面貌

由於自然光源的位置無法調整,所以為了讓光影符合創作理念,攝影者必須移動腳步,從改變相機和楓葉的位置來著手。依光源的位置不同,大致可以分為順光、逆光和斜射光,這三種光線的應用最為常見,接下來就針對它們的特色粗略分析,提供給讀者作為取景參考。

順光
順光最大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忠實呈現被攝景物的細節和色彩,因此當你為眼前絢麗火紅的楓葉色彩所感動時,不妨考慮以順光的角度取景,讓滿山的楓紅能有更突出的色彩表現。另外,當楓葉是以藍天襯底時,順光方向也會讓天空的藍更加飽和透徹,使畫面看起來賞心悅目、為作品加分。不過順光下楓葉的輪廓和線條較不明顯,也不容易產生陰影,所以順光在立體感的呈現上就沒有這麼理想。

逆光
由於逆光是來自楓葉後方的光源,所以只要好好掌握主體的曝光程度,不僅可將楓葉的透光性表現出來,且還能襯托出其輪廓和線條之美。而為了避免逆光環境對於主體測光的影響,建議使用點測光模式,或是以增加曝光補償的方式,來呈現葉脈清晰可見的透亮質感。另外,逆光拍攝有很大的機會與太陽正面對決,這時可試著縮光圈,讓從葉隙間透出的太陽呈現星芒效果,為楓葉照片增添不一樣的元素,不過要注意鏡頭的耀光及鬼影是否會影響視覺感受,可以多換幾個角度掌握理想的畫面。至於中午時刻的頂光,由於較難呈現楓葉的輪廓和層次,一般來說會較不利於楓葉的拍攝,不過只要掌握前述特點改用逆光取景,中午時刻也有機會拍出不錯的作品。

斜射光
拍攝大部分的題材,斜射光帶來的層次與質感絕對都有加分的效果,當然也是拍攝楓葉相當推薦的採光手法。因光線來自被攝主體的左右兩側,不僅可以表現出楓葉的輪廓和細節,還有助於立體感與陰影的呈現,尤其日出後及日落前這段時間的斜射光最為迷人,原因在於入射角較低所以可以呈現出戲劇性的光影效果,運用在楓葉的拍攝上立體感強而且層次分明,頗受玩家青睞,所以只要拍攝時間掌握得宜,就可以捕捉到光線較為理想的影像畫面。

另外,伴隨斜射光而來的大片陰影,容易形成高反差的畫面,這時就要注意測光,並適時運用曝光補償。例如背景是被陰影壟罩的山谷或岩石,相機可能因此需要提高曝光值,反而造成楓葉主體過曝,這時就要減低曝光補償,還原景物應有的明暗和色彩。或是也可以透過包圍曝光,再從中挑選合適的照片,提高拍攝的成功率。

RAW記錄格式
運用不同角度的光線來詮釋楓葉,要隨時注意合宜的曝光修正,才能讓影像符合心中的畫面。曝光補償和包圍曝光功能都是可以善加利用的小幫手,能盡量在第一時間就留下楓葉美麗的身影。另外記得要用RAW檔格式儲存,才能保有最佳的後製彈性,對於曝光修正會有很大的幫助。

更多精采內容請參閱 DIGIPHOTO數位相機採購活用 NO.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