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藝術!時間無法分解的生命反思

我們棄如敝屣的垃圾如何成為一件件藝術家令人驚艷的作品?Mandy Barker、Zinkie AW與John Chamberlain,三位藝術家各自利用不同的廢物表現心中對環境、對現實的一種反思與批判。廢物,也是一種藝術。

利用塑膠碎片、動物的牙齒、牙膏等,指涉這些垃圾影響了動物們攝取食物的來源。圖片提供/ Mandy Barker

美麗毒湯:Mandy Barker的末世啟示錄
看似宇宙大爆炸的星雲一般,謎樣物體或懸浮或飄流地向觀眾迎面襲來,宛如夢境的美式如此引人入勝,然而,在英國藝術家曼蒂.巴克(Mandy Barker)這一系列《湯》(Soup)攝影作品中,傳述的卻是殘酷驚悚的現實──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大量使用塑膠,已經形成全球的「共業」,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將共飲毒湯。
由於北太平洋環流系統影響,在美國加州到夏威夷之間形成了「大太平洋垃圾帶」,面積已超過一千萬平方英里,比非洲大陸還廣闊的海面上,佈滿從世界各地隨著洋流飄聚至此的塑膠殘骸;科學家長期觀測後發現,大量的塑膠廢物已超越當地浮游動物的數量;塑膠的毒性滲入海水與土地,塑料碎片進了海鳥和海洋生物的胃,終結牠們的生命。
巴克的《湯》系列攝影作品儼然是海洋塑廢問題的圖像報告:〈Soup: 500+〉的湯料成份,代表在北太平洋發現的信天翁幼鳥屍體,殘存在消化道中超過五百件的塑料碎片;〈Soup: refused〉的配料是影響動物咀嚼與消化的塑廢,包括牙膏擠筒,添加劑則是死亡動物的牙齒;〈Soup:Turtle〉湯料主要成分的塑膠海龜,可能是從貨船落海的大量玩具碎片,已盤旋存在於北太平洋環流系統長達16年,作為湯料添加劑的雁鴨、海狸和青蛙,則是誤食塑廢死亡的犧牲者。
●About Mandy Barker
英國藝術家,畢業於Northumbria大學視覺設計系,並於2011年取得De Montfort攝影碩士學位。受到大學時的視覺設計影響,近期專注於當代藝術的實踐中。mandy-barker.com

女性愛用的防曬用品也是成為垃圾與汙染的來源。圖片提供/ Zinkie Aw。

垃圾臉譜:Zinkie Aw的實馬高島共和國
海水清澈,沿岸遍生著紅樹林,野鳥啼鳴飛翔,自然棲息地的生態豐富多元,垂釣、賞鳥、運動休閒都是實馬高島(Pulau Semakau)的推薦活動。美麗的背後誰也想不到這兒是座垃圾島,位於新加坡本島以南約8公里的實馬高島,是新加坡的環保傳奇。
實馬高島的正式名稱為「實馬高垃圾埋置場」,是地小人稠的新加坡唯一垃圾埋置場,面積350公頃,1999年正式啟用,每天由新加坡運往實馬高島的垃圾焚化灰燼與不可燃廢棄物逾2,000公噸,預估足以容納至2045年。

利用吸菸者丟棄的菸盒,突顯其生活態度並藉此省思。圖片提供/ Zinkie Aw。
新加坡政府為了解決日益銳增的垃圾問題,耗費巨資將垃圾掩埋作業由本島移轉到海域;高密度城市的垃圾問題,也引起攝影愛好者Zinkie Aw的關注,激發她創作出2012年新作《實馬高島共和國》(Republic of Pulau Semakau)系列。
在上班族的垃圾桶中多的是外食的免洗餐具;育嬰中的媽媽每天和尿布為伍,垃圾桶最清楚;健美先生的肌肉靠高蛋白健康食品來補充,垃圾桶見真章;老煙槍的煙盒、貪杯者的酒罐、發財夢的彩券、布行的布、花店的花、中藥行的成藥包裝……,垃圾桶幾乎成了另類的「身分證」。Aw以詼諧的手法、貼近生活的場景、鮮明的色彩呈現出《實馬高島共和國》系列,論證垃圾桶就是一種真實的自我檢驗,垃圾定義我們本身,以及我們的存在狀態。
●About Zinkie Aw
新加坡網頁設計師,進入攝影領域來自於好奇的實驗,喜歡街頭攝影、紀錄片與事件,透過鏡頭,不僅是消磨時間,更賦予了勇氣,使其涉入更多、更深的世界,以及紀錄人們的生活與文化。www.facebook.com/republicofpulausemakau

藝術家John Chamberlain。攝影/ Robert McKeever/ Gagosian Gallery

廢物v.s.藝術:John Chamberlain的選擇
「我創作所用的藝術媒材不是垃圾而是廢物。」2011年底逝世的美國藝術家約翰.張伯倫(John Chamberian)認為:「廢物實際上是一種肥料──曾經是廢棄的材料,卻成為另一重生命之源。」
早年相當推崇荷裔美籍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張伯倫曾說:「克萊因(Franz Kline)帶給我作品結構的影響,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則以色彩啟發我。」1950年代末即以擠壓變形的汽車作為雕塑素材,極堅的鋼鐵轉化為折曲的柔軟線條形體,烤漆與斑駁的色彩成為視覺的重要元素,使其被視為成功將「抽象表現主義」帶入三度空間版圖的先行者。
回顧展現場無可避免地讓人有置身高速公路車禍現場的錯覺,但這項大展讓張伯倫超越了「撞車綜合症候群」的格局,近百件展品更加全面地呈現張伯倫一甲子以來的不同時期代表作,包含他以聚氨酯泡棉、鋁片、紙、樹脂玻璃等多元媒材的創作。張伯倫曾說:「即使我知道,那也只是我自己所認為的正確意涵而已。」不過,他曾指出,當一件雕塑接近完成時,「停止才是關鍵,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停止。」
●About John Chamberlain
美國著名雕塑家,70年代因用凱迪拉克和奧茲莫比爾轎車上銹蝕金屬廢料創作而成名,多年來擅長運用各種材料創作,一生都在挑戰雕塑的傳統概念。作品被古根漢、紐約MoMA等博物館列入永久收藏之列。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2年5月號】

◎更多最新美學生活快訊請至wow! la 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