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寶遇上二寶‧是伴不是拌

當第二胎出生,父母很難不遇到大寶以各種方式鞏固自身地位;當二寶年紀再大一點,兩個手足總是吵不停、打不休,讓父母心煩氣躁。想要避免此狀況,每個孩子的依附關係都要父母用心打造才是!

一個約兩三歲的大寶陪媽媽產後回診,很認真的對醫師北北說,「可以回收弟弟嗎?」雖然是童言童語,但不難想像大寶似乎感受到二寶的出現,影響了原有的地位與待遇,而出此言。

相信不少父母原本是想讓大寶有個伴,於是決定再生一胎,只是現實不如想像般的美好,原本乖巧的大寶,變得經常哭鬧不休,或是出現退化的行為,隨著二寶長大,手足更是有如水火,動不動就吵架、搶玩具,當伴不成,反而成了拌,成天拌嘴拌架,好不煩人!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父母偏心‧孩子傷心
當孩子們出現爭吵時,父母總習慣出面「裁定」誰是誰非,然而,論定誰是誰非之前,不免先落入「大的要讓小的」的思維模式,即使錯不在大寶,卻因為年紀稍長,而必須讓小的,健康吉美心理中心主任暨北市聯合醫院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駐診心理師陳恩誠指出,「其實大寶有時不過只比二寶多個一兩歲而已,在心智的發展上,也還是小孩子,甚至可能處在需要被認同的發展階段,對大寶而言,這樣的要求並不恰當」。而且,長此以往,可能會讓大寶覺得父母是偏心的。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建立良好依附關係
陳恩誠心理師提醒父母,家庭有新成員加入,的確需要花時間與心力照顧小寶,但也不能忽略大寶的心理狀態與需求。因為,原本備受呵護的大寶,此刻最直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照顧「從全有到瞬間少了」,被剝奪感油然而生,他解釋,「雖然大寶也曾經走過這條路──什麼都不會的寶寶受到父母呵護備至的照顧,只是當時年紀小,忘了這些事而有被剝奪的感受」。

他進一步指出,每個家庭不是只有一個孩子時,每一個孩子都會期待自己是父母最重視的那一個,父母也期望能照顧好每一個孩子,只是資源有限,很難不會顧此失彼,尤其照顧新加入的成員勢必要多花些時間,看在孩子眼裡,不免對「父母愛誰多一點」有所計較,若是孩子的個性較為內向,怯於表達自身想法,不滿的想法日積月累,沒人知道日後會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

陳恩誠心理師強調,「通常抱怨者有缺乏安全感的特質,安全感的缺乏來自品質不良的依附關係,換言之,若孩子的依附關係品質夠好的話,不會因為家裡出現一個新成員,擔心父母的愛就此被剝奪而感到焦慮、不安,提醒父母,不要等到生第二個孩子,才想到第一個孩子的安全感是否足夠,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鼓勵孩子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同時也協助孩子知道可以怎樣做,發揮自己的優點,得到父母親的肯定與讚美」。
他補充,「有安全感的孩子,了解與父母分離後,不是消失,是會再來回的,孩子相信與父母的關係永遠存在,不需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即使我有不好的地方,父母也可以接受」。因此,不論打算生幾個孩子,重視並用心為每個孩子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是為人父母所要努力的目標!

父母不求全能‧但求花時間陪伴
陳恩誠心理師指出,「現實中,沒有全能的父母,但可藉由適時修正教養方式,讓親子間維持好的關係」,最直接的就是花時間陪伴孩子,「無論有多忙,每天都要跟孩子一起玩,看孩子怎麼玩?觀察手足間如何互動?」甚至用陪伴「修補」關係,不妨安排個別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讓孩子獨享父母的關愛,不用擔心被其他手足搶了光采,暢所欲言,父母趁機了解孩子究竟用了什麼角度看事情,若有偏頗,及時解釋,不讓孩子帶著誤會成長」。
他強調,「手足的關係如一張白紙,彼此的互動就像在白紙上著色,父母用心避免為孩子的相處製造更多問題,也不要過度主觀判斷,才能讓畫在白紙上的顏色充滿明亮色彩」!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4不‧避免讓手足爭寵
父母決定生兩個以上的孩子,無非是希望孩子彼此有個伴,不過,手足是否能夠相親相愛,不會為了爭取父母的寵愛,而出現令人頭痛的行為,往往取決父母用何種態度對待孩子並處理手足間的大小問題了,「由於手足關係是未來人際關係的縮影,該怎麼讓手足建立和諧的關係,是父母不能輕忽的教養課題」,陳恩誠心理師提出以下建議:
1.不強加責任與壓力給孩子。
2.不輕易責備大寶做事不當。
3.不急於處理手足間的衝突。
4.不否認偏心但求就事論事。

※原文刊載於2017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65期。
文章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preview-10609-0.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