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香就是幫靈感尋找屬於它的香氣。」──訪曖曖。內含光實驗室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植物不僅只是種「存在」,它也發展、延伸成各種形式,走進人的生活裡;就像氣味、身心治療與淨化環境⋯⋯即使多種姿態,但卻是來自不同植物的獨特力量。因為熱愛自然所以生活在山裡,專事氣味研究的曖曖。內含光實驗室主理人Taffi Wei,要從她的獨特生活經驗,帶我們從不同角度探索植物的樣態。



Chapter 1. 以氣味表達。

「植物的香氣本身就是大自然存在的完美調香設計。我比較像是把不同的花草樹木配成花束,而蠟燭的溫度像是載放花束的容器,需要對的花在對的容器裡。 我感覺,調香就是幫靈感尋找屬於它的香氣。」

生命經歷總能影響一個人的當下與未來,在初次打開Taffi製作的蠟燭時,那種甚少經驗過、充滿生命力的氣味撲鼻而來,感官瞬間被喚醒,這些氣味的產生都有故事,靈感則能回溯自她對植物的各種體會。十七歲在美國唸高中時,同學在菸草店裡買來的廣藿香精油讓她驚艷,那也是她擁有的第一支精油。而真正讓她感受到「氣味」,則是在接觸瑜珈之後。瑜珈是種打開自身內在與外部意識連結的學問與活動,或許就是這個步驟,喚起了她的嗅覺天賦,也讓她開始接觸調香與氣味研究。

氣味是門巨大的學問,你可以從生物本能來談起,作家艾伯特・奈斯曼曾在他的書《十二感官》提到「嗅覺和氣味是我們的道德基礎。沒有嗅覺,我們就無法做出道德判斷。氣味的特性就是:它會強迫我們做出判斷,而且是從較深層的心理層面。因為嗅覺和直覺及驅動力的緊密關係,站在道德的觀點上,我們必須訓練鼻子去分辨真正的善惡。」

另一面向,則可以從生活文化與氣味創造來觀察:例如之於信仰,例如之於掩飾不常清潔產生的體味,例如防腐,例如治療處方,例如魅惑⋯⋯「香氣」一直都很神聖,也很奢華;想想法國蠟燭老牌Cire Truton為瑪麗皇后、拿破崙調香,古時中國也有使用竹籠蒸薰衣物,讓衣服覆上淡淡香氣的作法,許多文人還有自己的一套香方(特有的氣味調法)來顯示風雅品味⋯⋯人類的這些氣味文化,其實都是與植物互動的再延伸,也是感官的啟發與進化。

再從氣味提到調香,Taffi曾去法國學習,也一直熱衷在生活裡探索,「調香的確有基礎原則,但如何搭配還是要倚賴經驗累積。」她說前愛馬仕調香師Jean-Claude Ellena就不是個依照高中低音(也就是依照氣味的揮發性質來調香,想像香調如音階,易揮發的柑橘香是高音,廣藿香則是低音,用來做底韻)常規調香的高手,「概念才是氣味最重要的靈魂。」所有氣味的創造都要有故事,故事產生畫面,因此醞生氣味。

而精油則是氣味不可忽略的核心,源自於植物的萃取,不是油,但能溶於油,不溶於水,是細緻且珍貴的芳香物質,在Taffi創立的「曖曖。內含光實驗室」創造的七種氣味蠟燭,源自七種故事與想像;「林夕。者」用潮濕的木質調來詮釋一個夢境,「甦。舒服」是咬著薄荷口香糖在薰衣草田散步的感受,「暖。徉徉」則是用甜橙、印度肉豆蔻、肉桂與喜馬拉雅雪松呈現出熱紅酒打翻在胡桃木桌上的意境,「木。林森」是走在針葉林裡撿起松果的片刻,「檸。萌萌」又橙又酸引人入迷,「睡著者。」用玫瑰天竺葵與薰衣草跟大家道晚安,而「醒著者。」則是尤加利、香茅、薄荷與雪松cheer up⋯⋯植物萃取的精油在Taffi的靈感裡重新調和,在這些氣味裡,又嗅見另一種接近純粹的自然。



Chapter 2. 以淨化和空間對話。

「一種以植物來進行的儀式,也是一種與環境空間的對話和連結。」

如果想更親近植物,製作smudge真的是個很好的方式。除了感受氣味帶給人的療癒感,另外在親手製作時,觸摸植物也會讓人身心愉悅。做好smudge很簡單,新鮮的月桂葉、雪松、迷迭香或鼠尾草都行,也能選喜歡的花朵或花瓣配一起,準備好綑綁的蠟線,隨性把修剪下來的植物整理好,將線沿著整束纏繞起來,最後適度細修頭尾端就能完成。新鮮的smudge可以經過幾天的乾燥後會比較容易燃點,如果想快速完成乾燥脫水,建議可用烤箱調到攝氏100度烤30~40分鐘,讓水分快些烘乾。

大概是從近幾年開始,台灣人才漸漸邂逅smudge(淨化用的乾燥植物束)。Taffi用植物「淨化」生活,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在東西方都是個沿用許久的老方法。smudge大概可以追溯到古時美國的原住民就會以此淨化空間(例如鼠尾草、聖木或雪松)或是做一種祈願與祝福以及驅趕負面能量的儀式,在東方常見的則是艾草,這些派上用場的植物多半具有殺菌的特質,因為老祖宗的智慧被延續下來,因此至今這些方式依舊受用,並不怪力亂神,而是這些植物與生俱來的特質所致。



Chapter 3. 以曼陀羅照見自己。

「從與植物連結的直覺,來看見自我內心的姿態。」

可能因為長期在親近自然的生活狀態中,Taffi和植物的互動是非常頻繁且多種層次的。氣味關係到嗅覺和五感,smudge則關係到空間對應於人的連結與感受性,而曼陀羅(Madela)不僅是祝福的象徵,也能自我檢視,同時達到靜心療癒的行為。

曾在前陣子於陽明山上的USR27郊山友台舉辦過曼陀羅工作坊,當時她鼓勵參加者去感覺和自己內心有連結的植物,並摘取下來,再將其排列在一個圓形中,無論是將花瓣拆解,或是剪下片片葉子,順著圓形輪廓,排出你自己的圖騰。「從你選的植物,以及排列的位置。整體看來就是你目前身心的寫照,非常特別也奇妙。上課時看到學生的作品,直覺發表感受竟然都是準確的,所以身體的感受非常誠實。」只要手邊有葉草類植物、花瓣量豐盈的花朵,任何時候你都能試試,藉由這安靜且專注的過程中,讓內心沈澱,並且享受這個慢下來的片刻,真正和自己好好對話,來一個me time,同時也體會另一種和植物交朋友的方法。

本文摘自《Shopping Design》2018年4月號「植感生活」,從五感到靈感,讓身心更親近自然的十種方式:多肉植物、氣味探索、香草淨化、香料Harmony、飲食的熟成之味、以花創作、雜草研究、針線裡的風景、油保養、自然系選物。

線上購買→https://goo.gl/FuTq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