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內閣只想當太平官 換誰都沒有用!

歲末年終,幾乎是內閣異動之時,看看馬總統的菁英內閣,來自學術或技術官僚占八成,都喊出要為台灣製造奇蹟,但回過頭來全面檢討,年金改革、核四停建公投、服貿協議等喊的轟轟烈烈的政策,不僅無疾而終,甚至石沉大海。內閣換人做真的就會有所不同嗎?馬政府執政團隊最大的問題又在哪?

大才不用 小才大用 九品官當一品官來用

吳秉叡(右一)表示,台灣憲政結構出問題,行政院長被矮化成總統的執 行長,部長變成小執行長,再怎麼換都沒用。(吳秉叡辦公室/提供)

馬總統的菁英內閣團隊都曾是閃耀的新星,個個畢業於國外知名大學,在學術界、業界也居權威地位,上任後卻跌破一缸子眼鏡,施政也是被叮得滿頭包。以目前內閣組成結構來看,四十四位閣員來自學界或技術官僚比例高達八成,從數據可佐證,馬式風格用人管道同質性過高,確實過於封閉、狹隘。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表示,在擔任教授或醫生時,他們看是一個點,只要把份內工作做好即可,但作為政務官,必須提升層次到一個面上,看的是有管理與決策的能力,考驗的是執行能力,能夠把點弄得很好的人,不見得可以把面做得很好。

江宜樺有沒有那個社會歷練、管理及決策能力?身為閣揆,重要的是要有肩膀,不要遇到事情就縮回去。「今天龍應台就是一個作家,以前在當台北市文化局長都做不好了,做到一半跑掉了,這種能力還敢給她當文化部長?」羅淑蕾問道。

猶記江宜樺上任時,自許是溝通內閣,大家賦予高期望,八年後,他的滿意度僅有一五.八%,與「最不受歡迎的總統」馬英九一三.七%的超低支持率相去不遠,失去民心的閣揆是否也該有能力來收爛攤子,光是佔著茅坑不拉屎,又叫人民如何託付未來。

馬團隊最大的問題就在「大才不用,小才大用,九品官當一品官來用」,一直喊要改組,用人不對才是重點。台灣經濟問題火燒屁股,用管中閔根本不行,自傲要有驕傲的本錢,今天若做的好,讓年輕人有未來有希望,羅淑蕾說:「那怕是爺們,叫他皇帝也行!做的爛,又驕傲,難怪會被大家一面倒批評」。

高度不夠且各做各的,合作沒有執行力又沒有團隊精神,即便內閣改組,同樣性質的人還不是一樣,假使今天民調掉到這般田地,這些政務官喊出的政策還是持續天馬行空、效率不彰,結果就是政策推動阻礙連連,再拚命、再努力也永遠看不到成效。

滿朝都是路人甲換政務官有意義嗎?

「現在每個首長的支持度低,滿意度也低,就在於民眾都不認識他們啊!為什麼不認識?因為民眾根本不認為這些內閣們具有重要性。」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如此評論內閣運作機制,辛辣卻也直接點出馬執政團隊最大罩門,就出在治理危機。

台灣憲政結構出了問題,但馬總統上台後就宣布中華民國憲法絕對不能改,他的個性正好把這個制度的荒謬凸顯到極致。不用經過立法院就可以任命部會首長,閣揆或閣員權力大部分與總統有關,「當閣員只在乎總統的看法,不敢拿出自己的主張,能期待他們有什麼表現?」吳秉叡問道。

現在的內閣大部分只向總統負責,橫向的連結不足,部會彼此之間的互動與協調很差,是台灣憲政制度設計上出了問題,加上馬總統很多事都要親自管理的人格特質,又把這問題凸顯的更嚴重。

吳秉叡表示,馬總統一向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很認真,又想貫徹自己的意志,但「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所以才需要各部會的幫忙。馬不願意授權,江宜樺被矮化成總統的執行長,部長就變成總統的小執行長,權力都來自總統,大家都可以直接打電話給總統,那又何必要聽行政院長的。

今天馬總統打電話說:「今天早上,XX事情給我處理一下。」行政院長該怎麼做?有擔當一點的會拿去留做賭注,沒有擔當的就是聽馬指揮行事。前行政院長陳冲也是很好的財經人才,為什麼財經內閣弄的這麼糟糕?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辦法抵抗權力的來源,今天總統要他去弄證所稅,他能夠不做嗎?

馬團隊的癥結點就在於馬不用人才,都要用奴才,如果用到一個強勢的行政院長,用職務與他對抗,寧願離開也要堅持自己的政策,馬總統就會覺得這個奴才很難指揮,隨後立即把他換掉,「現在沒有江宜樺台灣也沒有什麼差別,一個行政院長做到大家無感,是制度之恥。」吳秉叡批評道。

吳秉叡直接點名法務部長羅瑩雪,簡直就是黃世銘的辯護律師,會演變成這樣,就是因為馬有傳旨交代。政務官沒有風骨,就是因為權力來源純粹來自總統,倘若內閣都抱持「只有馬能將我換掉」心態,今天馬總統和江宜樺有意見分歧,誰還理江宜樺,行政院長形同虛設,只是門面好看罷了。

政務官是「無能」還是「不能」

閣員的變動沒有意義,上面的人思想沒有改,只不過從甲奴才換成乙奴才、丙奴才,是誰來當已經不重要。重點不在於閣員的更換,如果不能讓有擔當的人出來擔任要職,無法達到目的的制度是有問題的。

其實馬政府並非無人可用,只是長期缺乏政務人才養成機制,加上馬總統對民代或縣市長信任度不高,只好從學界或文官系統選出政務官,但在目前憲法制度綁死下,這些人還是沒有發揮的空間,施政不彰導致頻頻走馬換將,人才庫快速枯竭,產生惡性循環。

這個狀況從馬上任以來就一直存在著,只是剛開始民調高,問題會被光芒掩蓋,當民調掉下來後大家看到的是更赤裸裸,難看的一面。古有王安石與張居正變法,一敗一成,就是因為王安石什麼事情都要管,都要研究,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如果馬總統一直都認為大小事都要控管,只會重蹈覆轍。

吳秉叡笑說,改組後最需迫切解決的問題就是「周處除三害」,先把自己除掉。內閣到處都處於連串的危機,如龍應台以「部會輪流失火」形容目前紛擾的政局,出了包,大家輪流喘氣,直到哪天馬總統想到要來處理,才可能會把某位首長換掉,其實對台灣政治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馬政府政務首長平均任期僅一.九八年,居然還比民進黨還短命,代表著馬執政時期比扁還要動盪;馬總統的菁英內閣淪為執行者,不用對政策或人民負責,所以出了那麼多包,但其實這些命令來自上頭,並不是自己訂的政策,只是代人受過,閣員們也是苦在心裡口難開。

馬不肯放 就是害死台灣

台灣財政面臨困境、核四政策、年金改革、服貿協議終未能強而有力的政策辯護,一切的走下坡難道都要怪馬總統嗎?也不能,畢竟總統還不是人民選出來的。

現在政府瀰漫著失敗主義氣氛,不管是馬或江對於重大法案都沒有明確態度,任其一拖再拖,國家的競爭力都被拖垮了。對於弱勢內閣,不是換閣員就可以解決,而是上面、下面的人都必須換顆腦袋,只想當太平官,看不到拚勁與朝氣,換誰都沒有用。

羅淑蕾直言:「馬不肯放,就是害死台灣,一個領導者要在歷史上留名,就看他留什麼名,馬現在留的就是一個臭名!」身為總統,心胸氣度要河納百川,不是只用自己喜歡的這一群人,一天到晚只靠高喊政策,這一群人就是被證明不行啊!

雖然公民意識抬頭,但很多事是要從了解再去主張,如果對制度設計都不了解,人云亦云,施政困境終究無解。政治只是整個社會下層結構的上層結構,如果底層民眾不清楚,隨便亂投,又如何選出厲害的政務官?願意把自己權力縮到最小,是越高明的總統,放越大,就如馬英九,成了人民口中「一個無能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