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呆」健保將讓人民背債兩千億

二代健保改革實施上路一年,果然讓健保署荷包滿滿,今年結餘共超過八百億元,其中貢獻最大,爭議也最多的就是補充保費。有人形容它是「惡」代健保,是窮忙族與非典型就業的剝皮寮,健保署卻說實施滿意度達八成;打著公平旗幟的健保到底讓誰掏了錢?又有誰獲利?你,真的懂補充保費了嗎?

全民健保到底是社會福利 還是社會保險?

滕西華表示,政府不增加公共投資,反而拿去增設自由經濟示範區、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完全是緣木求魚,診斷錯誤還亂投醫,簡直是毒藥!(黃瑋瑜/攝影)

二代健保政策實施的旨意是否與原先背道而馳,有必要從一代健保談起。一代健保開辦時就是因為「吃緊弄破碗」,倉促上路以致弊病叢生,其中,財務危機正是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制度實施所要解決的重點。
二○一○年行政院提出二代健保(家戶總所得)修法草案,卻因該制度建構於綜合所得稅基礎上,可能發生扣繳及結算程序繁複、行政成本龐大、結算時點延宕、家戶狀況變動頻繁、財源較不穩定等情形,在實務上難以施行在立法院被推翻。

「當初在提出這個概念時,因二代健保爭議條文高達二十六條,適逢選舉敏感時刻,國民黨擔心這些條文爭議大到可能影響五都選舉,就急著送出委員會。」於是,二代健保就在一個抗議的狀態,而不是表決的狀態下通過了,前民進黨立委、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召集人黃淑英無奈說道。

「這個事情國民黨立委應該要負很大的責任,應該要倒閣的!」督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抨擊健保政策一向不遺餘力,她怒指當初贊同家戶總所得制的委員們不但不倒閣,結果等到立法院通過現在的二代健保版本,才在外面罵說「兼職所得不要課,放過那些可憐的打工族」,實在荒謬。

補充保費的費率不符合社會保險精神,其結構也不符合公平正義,形成水平與垂直的不公,一樣賺新台幣、一樣要繳健保費,要負擔的保費義務竟不同。

當年衛生署抱持著「寧願錯殺一百也不要放過一個」心態在收補充保費,以達到有錢人多負擔一些健保費的公平原則,結果炒樓、炒房、炒股不必課徵,利息、股利和兼職所得卻要課徵,抗議聲滿天飛,這些早就可能衍生出來的問題,立法院和行政院都不知道嗎?還是明知道卻存心拿弱勢人民做實驗?

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表示,起先看二代健保改革內容時,也和民眾一樣覺得「怎麼會搞這種東西?」仔細了解後才發現,補充保險費是很公平的制度。「二代健保是很多的觀念的組合放在一起,是一項重大的改革,不只是補充保費,對弱勢有更加優越的待遇,這是台灣健保獨一無二的地方」。

他解釋,過去健保費是只收薪資,大老闆付的保費約只比員工多一些些,收入比較高的人大概只有三成是薪資,其他有七成是屬於額外所得,補充保費就是把這些額外所得分成六大項去課徵。「雖然大家罵得半死,但其實是收不到多數族群的」。

矛盾的健保法第三十四條

滕西華指出,健保法三十四條有些矛盾,補充保費收得再好都沒辦法掩飾它是一個非常畸形、變態、不公不義的制度設計原因如下:

一、社會保險幾乎沒有補充保費的設計

全民健保是個風險均攤的原則,這個風險均攤還包括量能負擔,也就是說雖然年輕人與老人健保保費的支出就差了五倍左右,但不會因為你是老人或重症病者而需要繳多一點的保費,全民費率都一樣,這是一個非常重大平等的精神。

補充保費沒有這樣的設計,一代健保把人分為六類十四目,表面上每一類的費率與投保金額都一樣,但其實會因職業造成保險費率自付不一樣,也就是說的金額會所有不同,在基準點上就不一樣。

二、用身分別來判定

用身分別來判定,不是有課徵門檻差別下限(五千元或是基本工資),就是免繳,導致現在的補充保費制度看起來不是有差別費率、就是有差別下限之分。

舉例來說,如果是雇主,賺取五十萬元的年金就是百分之百要自付;如果是受雇者賺五十萬元,就可以乘以三○%;如果林志玲賺五十萬元,在第二類納保,只要付三%的費用;如果是在第六類納保的人賺了五十萬元,就是付每個月兩萬六千元的平均保費。

二代健保用身分別來判定,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難道大學生、研究生中沒有錢人嗎?現在衛生署把七種人(十八歲以下兒童及少年、在國內就學且無專職工作的的大專學生、中低收入戶、突然失業、遭受家暴等頓失財源的特殊境遇家庭者,單筆未超過基本工資的兼差打工),所得起繳線放在基本工資以下免繳,滕西華說:「其實最應該有起繳線的人應該是失業的勞工」。

一個失業者如果有一筆補充保費五千元收入,他月繳的保費竟等同月薪五萬七千六百元的受雇者的保費。當初督保聯盟一再提醒,修法補充保費制度後,失業的勞工會最慘,要有免繳的機制或是下線提高的機制也應該針對失業勞工,每個人在聽過之後都在媒體上都叫好,但要提出來檢討時,卻被「刻意」地遺忘了。

其次,領取月退的退休人員一年約七十三萬元,都免計入所得,不但免稅,一般保費也免繳,更不計入補充保費費基,是二十二K的三﹒三倍所得,這些荒謬現象難道還不應修法?

在補充保費上改革 只會剪不斷理還亂

由於補充保費採「就源扣繳」方式進行,但卻未結算,許多民眾透過定存拆單來規避保費。邱文達表示,台灣人都很聰明,今年健保收到的費用約為三三○多億元,比預期的好,但當明年大家知道要怎麼逃時,也許根本就收不到兩百億元,說不定比預期的更低也不一定。

在葉金川教授率領的健保總體檢小組報告中指出,有些補充保費金額很小,卻仍要按月計算,徒增行政成本,且補充保費採就源扣繳方式,公平性有問題,建議改採年度結算。邱文達說,要修法的地方會修,不會收了很多錢就放在那邊沒事幹,而且健保費有收支連動,可以注意到整個健保財務狀況,不會有超收或濫收的問題,請民眾放心。

滕西華認為,採年度結算是對的沒有錯,但因為沒有通盤的檢討,當個人的補充保費用年度結算的時候,就可能會加重低所得者的負擔。舉例,現在的補充保費是每筆兩、三千塊都不用課,但採年度結算後,即便只賺兩百元,全部都要課,對越低所得收入的打工族來說,無奈又是不公平。

從第一年的補充保費收取效益來看,定存拆單顯然沒有那麼的嚴重,因為銀行利息是拆不了的,可以拆的也很少。對軍公教等享有一八%優惠存款利息者來說,因為一八%的利息水準實在很誘人,與其拆單喪失高額利息,不如乖乖地繳健保保費,以免因小失大。

採年度結算看似較公平,但相對的對低所得的群眾衝擊就很大,越低所得的就更慘;有錢人可以定存拆單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人不會做這樣的動作,或是說還是保持在定存,所以這就是一刀兩刃的問題。「在補充保費的基礎底下做任何的改革,只會剪不斷理還亂。」滕西華說道。

新制度能否讓全民健保永續經營?

去年健保的總盈餘是六四○.九七億元(包括菸捐、補充保費等),但因為二○一二年還有剩二一○億元,加上今年的補充保費,總盈餘是八五○.九八億元,全數體例安全準備,衛生福利部其實是很有錢的!而且收入狀況還是十五年以來最好。

黃淑英點出,台灣的老化程度很快,這些盈餘很快就會用完,不去做些改革,這些錢很快就會花光了。今年收這麼多,除非台灣經濟越來越好,若人民薪資如果不提高,就沒有什麼錢可以扣,股利股息大概也會停滯。

政府收入大概維持在三百億左右,如果老化速度越來越快,當補充保費沒辦法增加的時候,健保支出只會越來越大,錢馬上就會不夠用,這是可預期的。

一九九五年到二○一二年來,政府在保險的公共支出不升反降,從六二%下降到五七%,韓國都比我們高,朴槿惠上任之後對全民健保下了重大宣示,韓國政府要在全民健保的投資金額從五八%上升到七二、七三%,比照OECD,在公共支出部分增加,反觀台灣卻持續的在下滑。

滕西華表示,台灣不是什麼都要和韓國比,自費的攀升和政府在全民健保的投資怎麼也不拿來比一下?政府不增加公共投資,反而拿去增設自由經濟示範區、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完全是緣木求魚,診斷錯誤還亂投醫,簡直是毒藥!為什麼不把錢用來改善我們的全民健保、偏鄉地區醫療或者是醫界「四大皆空」問題 ?

邱文達解釋,國際醫療是各國都在努力進行的國家級產業,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的都是專職國際醫療非常成功的案例。最近日本也在大阪、橫濱等地開始要發展國際醫療,更甭提中國大陸了,都已經在規劃國際醫療專區,看到全亞洲都在發展這一塊,台灣就必須要趕快趕上,否則就很容易被邊緣化。

台灣每年健保的支出增幅是大於收入的增幅,一旦出現缺口,複利會越滾越大,每年缺口約三點多個百分比。馬總統保證二○一六年前都不會調保費,但依二代健保財務收支概估來看,二○一五年就會開始出現虧損,到二○二○年保險收支累計餘絀更是高達近負兩千億元,新上任的總統會調保費嗎?顯然很困難。

令人感嘆的是,現在政府不但仰慕私募基金,更仰賴全民來支撐醫療體系的發展。

這些都是用民眾辛苦的血汗錢繳交的稅金,政府不去理會這顆大雪球,不要說二代健保改革,就是三代、四代,甚至百代健保都有可能會破產。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4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