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布燦親上火線 回應外界疑問

1980年5月提出的核四案,32年來,經歷八任總統,總工程花費近3,300億台幣,直到至今,仍是台灣社會難解的問題,面對這個難題,負責該計畫的台電,抱持著樂觀態度,陸續提出新的預算,維持著核電廠運作。

面對質疑 台電強調核四安全無異

身為核四最高總指揮、現任台電副總經理陳布燦,面對著不少質疑,主管核能發電等業務的他,以擔任過核能發電處、核能安全處、核能後端營運處、核能安全委員會、核能發電廠緊急計畫執行委員會等專業知識,不即不徐地回應解答外界疑問。

總工程花費近3,300億台幣的核四,直到至今,仍是台灣社會難解的問題。(台灣電力公司/提供)

對於外界最大的疑問不外乎在於「核四已興建十幾年,許多設備已經老舊、甚至泡過水,如何確定能堪用?」陳布燦表示,設備只要超過10年,就一定會遇到老舊的問題,這不是只有核四,前三廠運轉40年,也一定會遇到這個難題。設備是不是過時,使用前都會一一做測試。

「我們已經請廠商奇異的專家,為核四設備做嚴格的把關!」至於設備的安置情況,陳布燦強調,這些運轉設備不是放在外頭日曬雨淋,它們是放在倉庫裡冷氣儲存的空間,濕度和溫度控制得很好。而大型的設備也會定期清潔、上油,維持可用狀態。

核四「美日」拼裝車?

另一個疑慮在於為什麼核四的設計,並非採用前三廠直接複製國外核電廠的模式,而是使用複雜程度舉世罕見的「數位儀控系統」,針對這點,陳布燦表示,使用相同反應爐的廠在日本已有4座,並不是沒有前例,雖然龍門電廠核島區的承包商不是日商,而是美商奇異,但奇異也曾參與過日本電廠的設計,因此,核四可說是美日交流的合作的結果。

此外,至於「數位儀控系統」,只要想知道的事情愈多,控制點就愈多。日本是2萬8,000點,核四是3萬5,000點,監測點多,花的錢也多,也更複雜,這代表我們比日本的數位化完整。

陳布燦坦言,前三廠使用的是「類比訊號」,數字在盤表上,但是類比訊號並不會組織這些數字的意義,數字解讀要靠運轉人員,因此,相關工作者解讀、功力要很好。「使用『數位儀控系統』的核四,目前我們做過兩次測試,結果都非常好」。

為讓民眾了解核四運轉現狀,2012年台電正式成立策略指揮中心,指派陳布燦擔任最高總指揮。他說,希望可以將負責設計的核技廠、負責施工的施工處,和負責運轉的龍門發電廠等意見整合在一起,3個部門的處長、廠長一起討論,對流程更清楚,步調一致,可以改善工序管理問題,讓工程的推動順利。

陳布燦形容現在品保管控比以前嚴格。龍門施工處以往是50%的抽樣檢驗,現在要提升到百分之百的檢驗。第三層總公司的查驗比例,則從30%提升至50%。「原先的試運程序書,也都翻譯成英文,給奇異、三菱和日立等公司再次確認,來幫忙主要設備的是試運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