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放牧雞蛋 健康又營養

端上一盒自家牧場出產的雞蛋,文青風紙盒上印有「起初牧場」四字,王建勝一臉歉笑地說,「不好意思,最近訂單太多,我只能送你一盒雞蛋回家品嘗了。」

今年40歲的王建勝,原本在知名企業擔任法務,四年前,他回到台中后里老家,在青山綠郁、稻田遍布的農地間,開啟養雞事業。一襲迷彩短褲加馬丁靴,王建勝蓄有山羊鬍,是農村少見的型男農夫。

相對台灣99%的籠式飼養,他是少數不到1%放牧飼養的雞農。「籠飼」好處是便於集中管理,一次可飼養大規模的雞隻,但需使用抗生素控制疾病。

相較下,放牧飼養,使雞隻自體產生免疫系統,更符合人道精神。近年,漸漸有雞農轉型放牧飼養,或從半開放空間的「平飼」開始。

王建勝從小看媽媽養雞,在田園自由奔跑長大的雞,不僅產下的雞蛋好吃,母雞肉質鮮嫩。吃慣了自家的雞蛋,總感覺外面的雞蛋不是蛋腥味重,就是太稀、口感不扎實,所以創業之初,便決定採取放牧飼養。

脫下白襯衫及領帶,田園生活看似愜意,其實天剛破曉,他就要隨著雞鳴日出而做,餵飽1000隻嗷嗷待哺的母雞,接著撿蛋、選蛋、包裝、出貨,傍晚打掃雞舍……,每一個步驟親力親為。王建勝苦笑,「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休息!」



餵食多樣飼料 增強抵抗力

走進王建勝的雞舍,母雞們興奮地向他跑來,咯咯叫聲此起彼落,沒有印象中刺鼻的雞糞味,取而代之的是清香的糧草味。

這股味道來自地上鋪了厚達十多公分的墊床,是所謂的「發酵床」,由粗糠、木屑和一些有機草料組成,用來掩蓋雞糞。其中的微生物、益生菌會自然分解糞便,還可以吸臭,所以他的雞舍從不因臭味被鄰居抗議。

如何想出這個聰明點子?「一開始是覺得鏟雞屎很麻煩,」他搔搔頭笑著說。

除了友善飼養,王建勝的養雞祕訣還在飼料多樣化。「就跟人一樣,多方攝取天然食材,自然營養充足,」他說。

敲開略呈橘紅色的蛋殼,蛋黃色澤鮮明,蛋黃、蛋白、蛋清,層層分明。王建勝表示,這就是雞蛋新鮮、營養充足與否主要的判斷依據。

一般雞飼料,不外乎玉米跟大豆,王建勝另外加入挪威進口的天然海藻粉,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可強化免疫系統,雞蛋碘含量較一般蛋高出5~25倍,蛋的口感也會比較扎實。

他也自製水果酵素,將鳳梨皮加入益生菌做發酵飼料,促進雞隻腸胃蠕動,預防常見的消化道疾病。

聊到一半,他隨手摘下路邊的大花咸豐草,娓娓道來,這種鄉野常見的草,不僅是母雞們最愛的零食,還有清熱解毒、消炎顧胃的功效。果然,一株雜草丟進雞舍,母雞們蜂擁而上搶食。

不只讓母雞吃好、住好,王建勝的第三個堅持是不用抗生素,平時多補充益生菌,如果遇到母雞生病,就讓牠自然淘汰。

篤信基督教的王建勝將牧場命名「起初牧場」,取自《聖經》第一句話,「起初,神創造天地」,藉此提醒自己,務農堅持初心。

摸索兩年 秉持初心養雞

王建勝從東海法律系畢業後,擔任法務長達八年,看似光鮮亮麗,卻對工作迷惘。他想起剛畢業時到澳洲打工度假,純樸的農場生活才是心之所向,於是決定回家務農。

都市白領重返農家樂,一開始不如想像中浪漫。第一年買了600隻小雞,打算從小了解雞隻的生長狀況。沒想到,因為沒有用抗生素,有一成小雞染病夭折,後來養了半年順利長大的雞,卻不下蛋,才發現是飼料配方出錯。

長達兩年摸索後,王建勝的牧場才上軌道。為保證品質,堅持雞蛋若放超過三天就不出售,寧可送鄰居。牧場也只保留年輕力壯的母雞,因為超過兩歲的母雞產蛋率下降,蛋品質也會不穩。

他隨手抱起雞舍裡的母雞,一臉關愛地說,「雞是很可愛的動物。」養雞四年,他對雞的習性瞭若指掌,好比雞隻怕熱,夏天也跟人一樣喜歡躲在陰涼處。因此他把牧場建在後山腳下,母雞可以到山坡林蔭處乘涼;而母雞容易長寄生蟲,他便打造一窪窪沙丘,供牠們洗澡爽身。

如此用心,母雞也感受得到。「經常有雞隻蹺家去放風,傍晚還會記得回家吃飯,」他笑著說。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新農業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goo.gl/5S7h4Y】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新農業特刊:https://goo.gl/893Q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