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覺察、破框思考,抓回人生主導權!

如果生命是一家「人生有限公司」,你就是自己的人生執行長。

在全球邁入「超高齡」時代的今日,平均餘命迅速拉長、人生的「百年企業」與日俱增,生命任務也愈來愈複雜,挑戰不輸給一般企業。

然而,近日一談到人口議題,「生不如死」之類的關鍵字常躍上台灣媒體版面,令人怵目驚心。

這是數字引發的恐慌。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19年1~8月的死亡人口比出生人口多了2500人,台灣人口負成長恐怕會提前。

而另一種恐慌,源自於「沒辦法快樂退休」的老後想像。


之所以如此,多是沒有準備足夠的退休金,害怕人生最後一哩路走得「生不如死」。

這樣的結局,還真令人擔憂。但人生可不只是等著老,還有許多面向,包括情感、家庭、健康與財務,都必須同步經營。

以企管視角 布局人生公司策略

身為執行長,你該如何避免自己的人生公司陷入窘境?各面向如何均衡發展?

我們不妨借用企管視角,及早思考公司營運目標、布局各階段執行策略,在實踐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獲得人生的終極滿足。本刊提供多個企管參考理論,期待各位人生執行長擁有更多的自我覺察,而後破框思考、採取行動。

如同本刊採訪的多位名人,包括八仙塵爆傷者陳寧、身兼AI專家的iKala(愛卡拉)執行長程世嘉、優游於各種身分的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以及55歲之後開始「加分人生」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

他們不一定贏在起跑點,卻都能在逆境中、轉彎處調整腳步,重新抓回生命的主導權。

此外,今年《遠見》與「中國信託銀行」連續第四年合作,發布「2019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更首度將調查年齡調降至30歲,體檢各世代的理財觀。

調查發現,各世代在理財目標與執行之間,存在頗大落差。尤其40歲以上族群普遍有「退休準備延遲症候群」,也就是懂得將退休規劃列上代辦清單,卻始終未著手準備。

本刊也獨家直擊台灣第一個「退休理財規劃顧問」訓練基地,並提出多套行動策略,包括善用數位平台、訂製SWOT分析框架、滾大財富與打造老後現金流的財務計劃。相信健全的財務,能支撐「人生公司」穩健發展。

此外,如何回應內心,找到滿足與價值感,也是許多人「不虛此行」的測量座標。

期待本刊發揮「羅盤」功能,襄助各位執行長破浪而出、迎向圓滿的贏家人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退休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