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權責的虛與實

每次立法院休會前,就是休會期間內閣改不改組?改組幅度大或小?哪位官員烏紗帽恐將不保?這類人事傳言四起的時候。
行政院長林全上任至今一年有餘,執政滿意度長期低迷,藍營要他下台,部分綠營獨派叫嚷得更是賣力。林全上任前,獨派人士就把老藍男標籤往新內閣貼,這批老藍男是否會在立院休會期間全部撤換?令人好奇。
不過,林全內閣的最大問題並非老藍男,內閣運作的權責不符,導致部分首長遇事不敢有態度、作為,才是大問題。以本期封面故事提到的國發會為例,主委陳添枝是老藍男代表之一,此次內閣若改組,以他任內的表現也確實該下台,但原因不是他又老又藍,而是他把國政規畫師的角色,扮演成為他人背書的橡皮圖章,完全看不出他的能力與風骨何在。
攝影/柯承惠
大國發會、大政委,是去年林全組閣時的特色。不過實際運作後,大國發會變成了一場認知上的「誤會」。副閣揆林錫耀說國發會被視為「小內閣」是舊思維;而林全則虛擬出一個大國發會來,由政院三長及政委們組成,執行原國發會的法定功能。陳添枝雖然也參與大國發會,但主要是負責簽字背書,及到國會備詢。
大政委制度則是另一個權責不符的災難。不管部會的政務委員,原本是綜合協調的任務型功能為重。但在大政委制讓協調幾乎變成命令,「積極任事」者如張景森,更是直接多面參與。甚至負責部會還沒出聲,張就能在臉書公告態度,搞得部會首長在國會被質詢那些不是自己主張的政策。
大國發會、大政委,出發點都具良善意圖,希望由專人實踐需跨部會執行的政治承諾。但當實務運作發展成「實權」政委與「虛位」部長時,期待能有良好的責任政治,無異是緣木求魚了。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84期〉http://goo.gl/1zw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