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藍綠盤算】搞文化的鄭麗君成了促轉先頭部隊

總統蔡英文十日出席世界人權日系列活動時提到,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館)即將正式成立,再加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下簡稱《促轉條例》)的通過,「轉型正義的法制基礎愈來愈完備。現在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來到了一個全新的起點。」
不過,沒有《促轉條例》不代表沒有在從事轉型正義工作,一直以來,一個下轄於文化部的四級機關──人權館籌備處背負重責大任。

文化部優先處理轉型正義

趕在十日世界人權日之前,《促轉條例》終於在五日三讀通過,這一年來,蔡政府所推動的轉型正義工程,藍營說是政治清算、政治鬥爭,人權倡議者又嫌速度太慢。
雖然在《促轉條例》協商過程中,蔡英文在臉書上直接回應促轉相關問題。但這一年來,在立法院只要一提到轉型正義,舉凡中正紀念堂轉型、人權館成立,乃至於《促轉條例》後的因應政策,都是由文化部長鄭麗君站在第一線回應。
鄭麗君(左)和潘文忠(右),在國會被藍委要求說出蔣介石對台灣的正面貢獻。攝影/郭晉瑋
《促轉條例》通過之後,立法院教文委員會輪值召委陳學聖就把鄭麗君、教育部長潘文忠以及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叫來立法院備詢,逼他們評斷蔣介石的功過,結果碰了鄭麗君一個軟釘子。
陳學聖要求鄭麗君、潘文忠講出蔣家做的三件好事,鄭麗君不願回答,在不斷質問之下,只好回應:「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應該相當多了,應該不需要我文化部長再來重新教育大家。」並直言轉型正義不是功過並陳。
「部長講的話不是我們寫得出來的。」鄭麗君的幕僚私底下表示,這些話都不是寫好的稿子,是她的心底話。陳學聖才在三月時質疑文化部提議中正紀念堂轉型,就是在為政治服務,當時鄭麗君就回應道:「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可以交由社會來討論,我們繼續編列相關預算,以一個『紀念堂』來紀念過去的威權統治者,我認為這才是文化為政治服務。」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06期〉https://goo.gl/Cx3W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