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到印度不賺快錢賺大錢

「就像虱目魚非常好吃甜美,但很多刺,有些刺甚至看不到,你不會吃就會哽到喉嚨,但你不會死。」一位在印度耕耘三十多年的台商如此形容印度市場,生動刻畫台商渴求卻又望之生畏的心情。
印度,新南向政策的重中之重,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更曾形容她是新南向中最璀璨的寶石。如今蔡政府已執政兩周年,兩年來台灣到底如何在擦亮這塊寶石?

新南向計畫迄今最大的企圖

五月中旬,黃志芳率企業、媒體團出訪印度,五天內參訪印度企業、拜會州長,並出席在印度舉行的台灣形象展。在這趟旅程中也傳出台灣中鼎集團成功標下二.四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這是台灣企業在新南向計畫迄今最大的企圖。
台灣形象展是經濟部國貿局委託貿協在新南向國家辦理,建立平台讓台商推銷產品,協助媒合買家、通路。今年計畫舉辦五場,印度展為第二場,五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新德里展出,一三○家台商參展。黃志芳更想藉這趟旅程,更加勾勒布局印度的整體經貿政策。
「舊南向目標為東協,之所以叫做新南向就是加入了印度。」他對印度市場的無窮潛力琅琅上口,包括印度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第三大消費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七.四%、明年七.八%;印度人口多達十三.三億人,又相當年輕,中位數只有二十八、二十九歲;高速發展的經濟,創造愈多中產階級,消費力增長。
雖然是個深具吸引力的市場,但相較中國有十萬家、東協有二.五萬家台資企業,印度德里地區台灣商會會長柯喬然指出,印度台商約一三○家。
黃志芳(左)拜會印度古吉拉特邦州長魯帕尼(右),古邦被譽為印度廣東。貿協提供
到底台灣準備如何在此開疆闢土?貿協開發印度市場的戰略可歸納為兩大項:一是台灣大企業帶頭與印度大企業組隊,創造台商在印有通路等發展利多,帶動企業布局印度;二是緊貼著印度的政策脈動,媒合台商技術與服務的輸出投入。
「我們構思印度策略,就覺得必須通過一項旗艦計畫。」黃志芳形容第一個戰略有如「航空母艦」,「當航空母艦出巡,後面就會跟著各式艦隊;如果成功由中油帶領台灣石化業進軍印度,會帶來龐大產業效益。」黃志芳將開拓天竺的希望之一寄望在石化產業。目前中油正評估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曼德拉港(Mundra)興建輕油裂解廠。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29期〉https://goo.gl/mUkk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