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步回家 靜巷六弄

記憶中,家的樣貌模模糊糊。然而,當你想起它,心中的滋味酸酸甜甜…
在異地異鄉看見類似的空間時,心頭一陣溫暖和熟悉,因為在一個不具有生命的建築體中,承載了一輩子也無法忘卻的回憶。

靜巷六弄是間座落於台中逢甲夜市旁的老房子,安靜的街道巷弄,頗有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氛圍。常見的台灣60年代房子,紅色大門、磁磚外觀與水泥牆,沒有華麗的設計、不花俏的樣式,卻擁有一分家的質樸自然。


現代人的慢靈魂

靜巷六弄的主人乃伸,是個理著小平頭的六年級生,做過平面設計、多媒體等專案經理的他,每天朝九晚十二的工作狀態,讓他失落了。二年前,他離開都市進入山林經營起休閒露營區「森鐵道」時,發現來露營的人不單是為了露營,而是想要獲得一種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難得的悠閒及輕鬆交朋友的環境,然而是否唯有走向戶外才是解脫之道?再次回到城市之中,乃伸利用一間老房子,一個小社區,詮釋和實現他對生活的看法。
「再忙,也要放慢腳步生活!」帶著點實驗性質的靜巷六弄,反映著他對家的輪廓及生活的體現。他認為房子不只是一個殼,它能完整地建構出一個生活模式,藉由這間房子,在無形之中產生一種生活文化。而來訪的朋友,藉由放慢速度、轉化心情、學習細心的生活,坦然接受老房子的款待及溫暖的交流,心中有所感受及啟發,了解即便在城市裡,也能選擇不同的生活步調,和緩生命的鬆緊度。










嚴選老房子,重回美好年代

與浪漫的發想非常不同的是,乃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選擇與定位。評估過美術館、精明商圈、東海及逢甲幾處台中城市旅遊的環節,嚴訂「離熱鬧的生活圈不遠、可慢慢散步沉澱心情、擁有庭園、在邊間」這幾個條件,乃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老房子。保留原有特色,拆掉前院的遮陽板與後院的鐵皮,打通採光及通風,靜巷六弄因而誕生。他覺得民宿的風格不是要玩的東西,在老房子裡生活,感受到過去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事!「也許氣密窗能帶來良好的隔音,但也隔絕了生活;如果能體諒鄰居的聲響,也許能回到熟悉的生活感,體驗舊生活的美好。」他說。


以明亮光線破除暗沉感

光從何處來,對於一棟老房子而言是重要的。真佩服乃伸的先見之明,位在巷道盡頭、邊間的靜巷六弄,不僅擁有狹長的私人庭園,三面採光的建築也讓每個空間都能享受溫暖的陽光。而他更在餐廳的深處設置了「樹天井」,在大家視線可及的地方,從室內就能欣賞戶外的四季變化,看樹木的質感、看光影的變化、看雨落下的美感…再加上庭園竹林的沙沙作響聲,以自然的聲光效果開啟每一天。


以生活動線串聯共同情感

除了光與景之外,乃伸對於格局也下了一番功夫。「我覺得一間設計良好的房子,不在外觀而在內在,如果能藉由空間與機能配置,把屋子裡的生活動線自然地串在一起,就能形成美好的生活。」他說。因此從進門的玄關開始,一切的動線都那麼地自然,閒晃進入充分採光的客廳與餐廳、經過簡單的客用衛浴與客房,再從樹天井轉折到廚房;還可以直上二樓的紅色樓梯,上面有單純的臥房及共用的衛浴。熟悉地就像回到童年的家,大家熱熱鬧鬧、爭先恐後地爭廁所、佔沙發,或是站在飄香的廚房前不肯離去。









用木結構與木窗支撐一個家

「少年ㄟ,你這些窗阿都斜斜的喔!」為了拆除原本的鋁窗,重抓標準水平做木作窗戶,讓老房子擁有更多的溫度,乃伸不知聽過多少次木工師傅的抱怨。就連摘除原本的天花板,露出美麗的木結構,也讓師傅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然而這一切都在完工後得到認同,作為老房子靈魂的木結構撐起了這個家,相對地老中青三代職人們的認真背影也深深地感動他。


用木家具緩和、安撫疲憊靈魂

用木家具來速寫一個家的風格,真是再確切也不過。從客廳的書櫃、餐廳的餐桌椅、臥房的床鋪、櫃子等各式家具,就連浴室的置物櫃及廚房的菜櫥,乃伸全部使用具有親和力的木作家具,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日式家具。「因為老房子的空間較小,使用『無印』的家具才不顯侷促,而且更能擁有留白及餘裕的空間感。」他解釋。就連沙發他也是選擇日本的K chair,雖然K chair的外型看起來有一點點拘謹,但畢竟客廳是公共場所,還是以舒適但不懶散的氛圍為主。


用檜木地板打造踏觸的溫暖

說起二樓的木地板,乃伸可是頗為自豪。喜歡溫暖居家的他,覺得海島型木地板過於冰冷,加上喜愛檜木的香味及紋路,於是踏上找尋材料的不歸路。費盡心力地尋找經營舊料(將廢棄的檜木樑柱切割成建材)的廠商,先自行繪圖、請師傅估算需要的數量、購買後再交由師傅施工。甚至在完成後,還去找不會堵住木材毛細孔的昂貴生漆,細心地塗抹於地板上,就是希望能帶給朋友,更溫柔芬芳的生活空間。


用經營自己家的精神分享生活

重點1│仔細評估可承擔的風險,但不要去想回本問題
從老房子的選址、購買、整修到成為今天的靜巷六弄,這一切都是龐大的成本,「一定會有壓力,但把它想成是自己在買房子,付貸款是ok的」乃伸說。就如同他對靜巷的初衷,因此他覺得:民宿對他而言,只能說是生活的環節,而不算是產業。

重點2│不要離自己的環境太遠,而且知道自己的定位
對於許多人遠離自己的生活圈,跑到遠地去經營民宿。乃伸則覺得,雖然台灣很小,但各地都有自己的文化及生活步調,光是在時間與硬、軟體之間賽跑,其實就很費心神。他自己也不可諱言地說:他的客群是分眾中的小眾,許多來訪的朋友都是喜愛老房子的圈中人、或是設計師、音樂人。「與其什麼都想要,不如讓了解你也懂你的人一起來分享生活,這才是好的。」


重點1│小幅度的空間改造,滿足新生活的需求
對於老房子,乃伸覺得不是非要多老、或是多有特色,而是那份樸實,讓我們感到熟悉自在,因此在這條件下,進行老房子的小幅度的空間改造,重新置入我們對生活的看法與態度,才是好的。他說「老房子不是只能用來懷舊,讓來訪的朋友瞭解老房子原來可以滿足我們新生活的需求,這才是對老房子最好的報答。」

重點2│堅持保留舊特色,維持老房子的況味
如同乃伸保留了老房子的磁磚、洗石子外觀、水泥的雨遮,並將鋁窗改回木作窗;就連二樓陽台的鐵欄杆,也是他跑遍台中市找到與老房子同年代的樣本,再載著師傅去看、繪圖然後重新製作的。

充足的光線、陣陣的涼風,讓老房子重新甦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