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送王船申遺成功 大陸總數居首

十二月十七日,大陸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大陸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專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大陸共有四十二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五屆常會於十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線上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五十七個國家申報的五十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據介紹,太極拳自十七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佈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學拳明理」,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迴圈、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行規律的認知;其鬆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大陸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麻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十五至十七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文化和旅遊部表示,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是大陸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大陸日益提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準和履約能力,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鑒都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社/周瑋)
- 新聞來源:臺灣公論報
- 更多大陸新聞 »
‧
文化
、
遺產
、
物質
、
太極拳
、
大陸
、
王船
、
聯合國
、
教科文
、
組織
、
人們
、
figcaption
、
caption
、
習練
、
申報
、
保護
、
傳承
、
地區
、
馬來西亞
、
海洋
、
列入
、
名錄
、
傳播
、
不可
、
重要
、
海上
、
中華
、
id
、
attachment
、
class
、
wp
、
text
、
十二月
、
相關
、
專案
、
政府
、
委員會
、
評審
、
項目
、
常會
、
國家
、
十七世紀
、
形成
、
以來
、
廣泛
、
中華民族
、
學拳
、
傳統
、
觀念
、
豐富
、
自然
‧
物質
、
遺產
、
十七世紀
、
中華
、
傳統
、
評審
、
傳承
、
自然
、
專案
、
海洋
、
組織
、
和諧
、
以來
、
太極拳
、
新華社
、
文化
、
閩南
、
項目
、
王船
、
申報
、
促進
、
提升
、
邯鄲市
、
觀念
、
相關
、
大陸
、
傳播
、
重要
、
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
、
豐富
、
委員會
、
國家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習練
、
名錄
、
形成
、
河北省
、
永年區
、
周瑋
、
十二月
、
不可
、
聯合國
、
廣泛
、
教科文
、
保護
、
政府
、
社會
、
推動
、
麻六甲
、
地區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