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福建「僑厝新生」留鄉愁

「這條路以前是小路,現在變成大路,周邊還修建了水池。」離鄉數十年的菲律賓僑胞蔡連卿走在通往自家老宅的路上,感慨萬千。

不久前,他搭乘從菲律賓馬尼拉飛往福建晉江的航班,經過7個小時,終於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晉江市梧林村。

僑鄉福建「僑厝新生」留鄉愁
晉江市梧林村內,修繕後的百餘棟華僑建築群。新華社記者 鄧倩倩 通聯


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閩籍海外華人華僑多達1580萬人。晉江市梧林村位於福建東南部,這裏「十戶人家九戶僑」,常住人口1800多人,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卻有十倍之多。

少小離家老大回,年逾80歲的蔡連卿已兩鬢斑白,看著那棟熟悉又陌生的老宅,一幕幕往事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原來交通不便的小村落,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僑鄉旅遊勝地。最讓他欣喜的是,在百餘棟保護修繕起來的僑厝中,那棟名為「長程小築」的兩層樓房,依然「容光煥發」。

「厝」在閩南話中的意思是房子、居住地,「僑厝」便是指僑胞留在故鄉的居所。

「這棟房子以父親兄弟倆名字命名,他們十二三歲就下南洋到菲律賓打工,省吃儉用才攢錢在家鄉蓋起這樣一棟樓留給後人,已經有70多年歷史了。」蔡連卿說,小時候跟著父親看著老宅建起來,如今他對家中的佈置和發生在這裏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

在梧林村,早年有許多華僑下南洋,將打拼所得匯寄或自帶回鄉興建家宅,出現閩南紅磚古厝、哥特式建築、古羅馬式建築、中西合璧「番仔樓」等風格多樣的民居建築群。

然而,隨著華僑後人定居海外,人口外流,這個有著「小南洋」之稱的僑村逐漸沒落,許多建築破敗倒塌。

2017年,晉江市啟動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案,計畫整村保護開發建設,「修舊如舊」保留建築風貌。梧林村還專門組織族親前往海外,將家鄉近況和照片帶給華僑後人,勸說他們同意征遷。

蔡連卿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同意騰出老宅。「政府要替我們修繕保養老房子,還能把父輩下南洋的故事展覽出來,讓老房子有新的價值,我們都十分歡喜。」這樣的想法也在其他華僑後人中得到廣泛支持。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