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地下四合院」迎來新生
金秋時節,約上三五好友,在黃河岸邊的「地下四合院」體驗一次農家樂,別有一番風味。
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張店鎮老陳小院,是一座位於地下十幾米的黃土窯洞院落,當地稱作地窨院。院子的主人正在忙碌地準備著特色飯菜羊湯、大花卷、手工麵條,迎接南方來的客人。
平陸縣位於山西省最南端的黃河岸邊,20世紀50年代,當地有17000多座地窨院,形成了由地窨院組成的「地下村落」。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村民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村民在地面上蓋起了新房,從地窨院裡搬了出來,這一古老的民居也日漸減少。

平陸縣張店鎮一處經過改造的地窨院。(新華社記者王皓 攝)
平陸縣文化館副館長景康說,地窨院這種民居形式有4000多年的建造史。目前,平陸縣保存下來的地窨院有數百座。為了做好地窨院及其相關民俗和技藝的保護、傳承,平陸地窨院營造技藝在2006年被列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又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平陸縣張店鎮一處經過改造的地窨院內部。(新華社記者魏飆 攝)
在杜馬鄉東坪頭村的一座窯洞的牆壁上,張貼著幾幅地窨院的建造示意圖。地窨院營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合成給前來參觀的遊客講解地窨院的營造過程。他說,這種「地下四合院」是利用黃土高原土質黏稠緊實的特點掏挖而成,其建造過程主要包括選定位置、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美化裝飾等步驟。因為要邊挖邊等土晾曬幹透,以保證窯洞的穩固,所以地窨院建成需要持續數年時間。
「為什麼住在裡面會感到冬暖夏涼呢?」來自上海的5年級學生郭逸宸提出了疑問。張合成解釋說,因為窯洞是在土層下大約十米建造的,呈一個穴居的形式,所以說會感覺到冬暖夏涼。
景康說,為了保護好黃河流域這一古老的傳統民居,近年來,平陸縣劃出地窨院民俗保護區和重點保護院落,制定地窨院及相關民俗的保護政策,還成立了專人負責的保護機構,制定了詳細的保護計畫,在爭取各級保護資金的同時,縣政府每年拿出固定的保護經費對現有地窨院設施進行保護。
在平陸縣,越來越多的鄉鎮和企業加入到保護利用地窨院的行動中,讓地窨院這一古老的民居迎來新生。
在杜馬鄉東坪頭村,每到過年,村民會來到地窨院剪窗花、蒸花饃、炸麻花,以喜慶傳統的方式慶祝春節。
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張店鎮老陳小院,是一座位於地下十幾米的黃土窯洞院落,當地稱作地窨院。院子的主人正在忙碌地準備著特色飯菜羊湯、大花卷、手工麵條,迎接南方來的客人。
平陸縣位於山西省最南端的黃河岸邊,20世紀50年代,當地有17000多座地窨院,形成了由地窨院組成的「地下村落」。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村民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村民在地面上蓋起了新房,從地窨院裡搬了出來,這一古老的民居也日漸減少。

平陸縣文化館副館長景康說,地窨院這種民居形式有4000多年的建造史。目前,平陸縣保存下來的地窨院有數百座。為了做好地窨院及其相關民俗和技藝的保護、傳承,平陸地窨院營造技藝在2006年被列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又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杜馬鄉東坪頭村的一座窯洞的牆壁上,張貼著幾幅地窨院的建造示意圖。地窨院營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合成給前來參觀的遊客講解地窨院的營造過程。他說,這種「地下四合院」是利用黃土高原土質黏稠緊實的特點掏挖而成,其建造過程主要包括選定位置、向下挖坑、四壁鑿洞、美化裝飾等步驟。因為要邊挖邊等土晾曬幹透,以保證窯洞的穩固,所以地窨院建成需要持續數年時間。
「為什麼住在裡面會感到冬暖夏涼呢?」來自上海的5年級學生郭逸宸提出了疑問。張合成解釋說,因為窯洞是在土層下大約十米建造的,呈一個穴居的形式,所以說會感覺到冬暖夏涼。
景康說,為了保護好黃河流域這一古老的傳統民居,近年來,平陸縣劃出地窨院民俗保護區和重點保護院落,制定地窨院及相關民俗的保護政策,還成立了專人負責的保護機構,制定了詳細的保護計畫,在爭取各級保護資金的同時,縣政府每年拿出固定的保護經費對現有地窨院設施進行保護。
在平陸縣,越來越多的鄉鎮和企業加入到保護利用地窨院的行動中,讓地窨院這一古老的民居迎來新生。
在杜馬鄉東坪頭村,每到過年,村民會來到地窨院剪窗花、蒸花饃、炸麻花,以喜慶傳統的方式慶祝春節。
- 記者:臺灣公論報
- 更多大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