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更嚴·更慎·更細·更實—詳解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的奧秘

北京時間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任務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承擔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電源分系統、對接機構分系統、推進艙結構與總裝、測控通信子系統、總體電路分系統推進艙電纜網及三艙配電器等研製任務。「更嚴、更慎、更細、更實」,是航太人再一次成功交出滿意答卷的奧秘。

載人飛船「發一備一」滾動備份

據八院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試驗隊副隊長、飛船型號副總師陳啟忠介紹,目前,我國載人飛船發射採用了「發一備一」的滾動備份模式——也就是發射一艘載人飛船,另一艘就在酒泉進入待命狀態,一旦出現突發狀況,待命狀態的飛船就能及時實施應急救援發射,實現太空救援。所以,神舟十七號早在神舟十六號發射之時就在酒泉待命,現在輪到神舟十八號進入「站崗」狀態。

「空間站運營階段具有高密度、常態化、多樣化等特點,以前在發射場80天至90天完成一艘飛船任務,現在40天至50天並行完成兩艘飛船的工作,時間大幅縮減、任務量翻番,對試驗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陳啟忠說,「為了任務並行推進,我們不斷優化流程,在上海和酒泉兩地進行遠程協同,爭分奪秒、接續奮戰。」

電源分系統是載人飛船的「心臟」,必須確保安全可靠。在電源分系統產品運抵酒泉的第一時間,八院電源技術負責人鐘丹華帶領團隊啟動專項復查。唐筱、淩玉、陳藝蕾等技術人員開啟「外掛」檢測模式,對生產、測試、過程控制、技術狀態、產品品質進行全面復核復查,經過數天日夜連續奮戰,得到了產品品質一切正常的結果,大家才放下心來。

「成功不代表成熟,一次成功不代表次次成功,不到點火時間,我們都會『雙想』不止,做深、做透、做實每一個細節的復查。」鐘丹華說。

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是使用鎘鎳電池作為主電源儲能電池的收官之作。為了確保順利完成整船測試,張振、陳健、楊波等試驗隊員提前趕到發射場,連續幾個通宵開展鎘鎳電池活化工作,鎘鎳電池設計師淩玉帶領團隊,精准進行數據判讀與狀態確認。隨著長壽命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得到廣泛驗證,我國神舟飛船後續將採用鋰離子蓄電池。

驅動機構進行了升級

據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試驗隊技術總負責兼副隊長、八院載人飛船副總師孔旭東介紹,神舟飛船在空間站組合體狀態下,所處的力學環境極為複雜。為了進一步提升飛船在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斷識別空間站運營階段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八院研製人員對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驅動機構進行了升級。

神舟載人飛船對日定向系統有2臺驅動機構,位於太陽電池翼與神舟飛船艙體之間,是驅動太陽電池翼實現對日定向的動力源,也是艙內電能供給唯一通路,被認為是整船電能傳輸的「咽喉」。

空間站的三艙構型,對載人飛船驅動機構形成了複雜且多變的熱應力環境,對驅動機構軸系的熱匹配性、抗力學載荷適應性、內部電傳輸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確保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八院研製團隊全面優化技術方案,充分識別技術風險,深入細緻技術交底,通過提高機電驅動能力,增加電氣隔離間隙,優化內部結構空間。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