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續航藝文新體驗 衛武營魅力再發現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1年邁向第三個營運年,在持續謹慎面對疫情的情況下將以「經典創新再發現」做為節目主軸,同時藉由多元藝文學習推廣活動,帶動在地參與,落實藝文紮根,以「眾人的藝術中心」的角色傾聽大眾意見,持續創造藝術的無限可能,促進文化共融。2021年「衛武營小時光」持續推出多元特色節目,上半年規劃6檔節目,啟售至今已有5檔完售,熱銷程度可見一斑。「2021新春系列」在謹慎面對疫情與保障民眾藝術參與的最高準則下,於春節期間吸引逾1萬8,000人前來衛武營逗陣嗨,期望透過兼具安全與藝文參與的活動,提升國內外在疫情期間對藝文演出的信心。
2016年衛武營與高雄春天藝術節聯手推出威爾第歌劇《茶花女》, 3月將於衛武營歌劇院復刻推出,由楊士平執導、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攜手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室內合唱團及多位優秀聲樂家共同演出4場。下半年將集結臺港澳三地藝術家及團隊,由黎海寧編舞及導演,共同打造皮亞佐拉絕無僅有的探戈輕歌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暫譯),敘述主人翁瑪麗亞的死亡與重生。2004年底簡文彬與黎煥雄導演首次聯手打造義大利經典美聲歌劇《諾瑪》,當年由朱苔麗及徐以琳兩人同台飆唱的盛況轟動樂壇,今年第四季將由《杜蘭朵》演唱班底聯合其他優秀聲樂家,詮釋這齣關於戰爭、外遇、背叛,以及愛與寬恕的歌劇鉅作。
繼2020年成功推出《魂顛記》,衛武營繼續推動文學作品改編的製作演出。《湖底之鬼》將《聊齋志異》中的〈王六郎〉故事,以「音樂說故事劇場」形式重新詮釋,衛武營戲劇院也將首次運用「d&b環場音效系統」,觀眾將「用耳朵看」這齣描寫人鬼之間兄弟情誼的奇幻故事。阮劇團的《十殿》,劇情發想自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作品「十誡」與臺灣民間傳統的「十殿閻羅」,探討當代宗教倫理下的人性選擇與焦慮。躍演劇團今年將以讀劇音樂會的形式,演出《勸世三姐妹》,劇本改編自俄國文豪契柯夫的《三姊妹》。下半年衛武營與巴黎市立劇院共同製作,改編自英國文學家卡洛爾作品的《愛麗絲的不可思議》,將在臺法兩地演員共同詮釋下華麗展開。
衛武營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精采傳統戲劇:《凍水牡丹Ⅱ 灼灼其華》由臺灣國樂團與薪傳歌仔戲團聯手打造,敘述臺灣第一苦旦,歌仔戲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從人生傷痛裡淬鍊出屬於她的歌仔戲表演藝術的生命故事。明華園戲劇總團則推出由孫翠鳳領銜主演的《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再現驚滔駭浪的海上戰役。此外,由施如芳編劇、李小平創排執導的國光劇團交響京劇《快雪時晴》,也將在今年10月於衛武營歌劇院盛大演出。
今年3月底,由簡文彬指揮高雄市交響樂團的《萬變管風琴》、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得主的小提琴家黃俊文與NSO國家交響樂團的大師系列《黃俊文與NSO》等兩場精采音樂會,將在同一週末連番推出。4月份的「2021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則安排國際樂壇最富影響力之一的作曲家陳銀淑管絃樂作品專場音樂會,以及從獨奏到小型跨界組合,遍佈音樂廳、表演廳及榕樹廣場等5場演出,藉由欣賞空間的解放,打破大家對「當代音樂」的刻板印象。
「武營來跳舞」今年改變形式,將由4位舞蹈家蒂摩爾古薪舞集、蘇品文、周書毅及蘇威嘉,推出每一季的動身體主題系列課程,找到自由舞動的快樂。為鼓勵新銳藝術家編導創作,下半年為兩廳院與衛武營共製之周書毅《阿忠與我》以及國際共製作品尤法皮克《巴赫d小調》、安銀美《千禧之龍》。
衛武營持續深耕在地,連結國際,為挖掘高雄更多在地故事,推出「高雄雄厲害」系列,該系列自2020年徵選計畫,規劃探討高雄新住民的沈浸式演出《進口人類新城》、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大河精神》以及《樹之聲》跨領域創作等三檔,呈現高雄在地元素與帶出生活紀錄的專屬故事;跨國的交流更能拓展藝術的想像空間,亞洲舞蹈影像共製計畫《舞蹈風景》,藉由一系列舞蹈影片的呈現,讓觀眾欣賞各地華人藝術家的多元文化面貌。而影響全球性別議題脈動的「WOW高雄 2021世界女性藝術節」今年也將在衛武營透過藝術節活動、論壇、工作坊等形式,鼓勵並提升女性社會地位,為世界上不同處境的女性發聲。另外,深受大眾喜愛的「衛武營馬戲平台」預計持續與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CNAC)進行培訓交流,將熱鬧繽紛的當代馬戲發揮到淋漓盡致。
藝文教育推廣活動不斷向下紮根,「衛武營藝企學」主張培養每位學子表演藝術美學的感受力,提升美感文化及落實文化平權。「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則是讓學生與教師深入表演內容,完整體驗表演藝術的內涵,今年將首度與中正預校合作,將藝術參與提升至跨時空層面的連結。此外,受大眾喜愛的「衛武營樹洞」、「武營來開槓」以及今年暑假重啟冒險旅程的「花露露的童樂節」,嶄新的內容,邀請大家一同參與,與衛武營共創藝文生活新型態,持續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
新聞關鍵字:
在地、 外遇、 戲劇
‧ 衛武營 、 藝術 、 推出 、 今年 、 藝文 、 演出 、 高雄 、 2021 、 持續 、 系列 、 故事 、 文化 、 參與 、 作品 、 中心 、 活動 、 提升 、 歌劇 、 共同 、 形式 、 當代 、 將在 、 表演 、 國際 、 體驗 、 國家 、 疫情 、 節目 、 藉由 、 多元 、 大眾 、 藝術節 、 聯手 、 簡文彬 、 交響樂團 、 下半年 、 藝術家 、 導演 、 打造 、 詮釋 、 改編 、 音樂 、 劇團 、 臺灣 、 傳統 、 音樂會 、 共製 、 計畫 、 生活 、 舞蹈‧ 衛武營TIFA 、 進口人類新城 、 活動 、 閻羅 、 謹慎 、 巴赫d小調 、 義大利 、 高雄 、 安銀美 、 呈現 、 戲劇 、 打造 、 計畫 、 經典 、 舞蹈 、 故事 、 歌劇 、 十殿 、 平台 、 黃俊文與NSO 、 俄國 、 施如芳 、 三姊妹 、 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李小平 、 藝術家 、 精采 、 衛武營歌劇院 、 推廣 、 聲樂家 、 WOW 、 面對 、 聊齋志異 、 魂顛記 、 高雄市 、 巴黎市立劇院 、 敘述 、 交響樂團 、 NSO國家交響樂團 、 歌仔戲 、 杜蘭朵 、 周書毅 、 陳銀淑 、 王六郎 、 演出 、 提升 、 NSO 、 大眾 、 黎海寧 、 瑪麗亞‧ 國光劇團 、 衛武營 、 楊士平 、 臺灣 、 徐以琳 、 明華園戲劇總團 、 安銀美 、 高雄 、 簡文彬 、 NSO國家交響樂團 、 NSO 、 義大利 、 中正 、 杜蘭朵 、 卡洛爾 、 波蘭 、 契柯夫 、 蘇威嘉 、 周書毅 、 朱苔麗 、 衛武營歌劇院 、 蒂摩爾 、 衛武營TIFA 、 衛武營戲劇院 、 黃俊文 、 黎海寧 、 十殿 、 陳銀淑 、 高雄市交響樂團 、 巴黎市立劇院 、 王六郎 、 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俄國 、 臺灣國樂團 、 施如芳 、 閻羅 、 愛麗絲 、 孫翠鳳 、 奇士勞斯基 、 聊齋志 、 皮亞佐拉 、 諾瑪 、 阮劇團 、 鄭芝龍 、 廖瓊枝 、 瑪麗亞 、 李小平 、 黎煥雄
- 新聞來源:勁報
- 更多娛樂新聞 »
‧
衛武營
、
藝術
、
推出
、
今年
、
藝文
、
演出
、
高雄
、
2021
、
持續
、
系列
、
故事
、
文化
、
參與
、
作品
、
中心
、
活動
、
提升
、
歌劇
、
共同
、
形式
、
當代
、
將在
、
表演
、
國際
、
體驗
、
國家
、
疫情
、
節目
、
藉由
、
多元
、
大眾
、
藝術節
、
聯手
、
簡文彬
、
交響樂團
、
下半年
、
藝術家
、
導演
、
打造
、
詮釋
、
改編
、
音樂
、
劇團
、
臺灣
、
傳統
、
音樂會
、
共製
、
計畫
、
生活
、
舞蹈
‧
衛武營TIFA
、
進口人類新城
、
活動
、
閻羅
、
謹慎
、
巴赫d小調
、
義大利
、
高雄
、
安銀美
、
呈現
、
戲劇
、
打造
、
計畫
、
經典
、
舞蹈
、
故事
、
歌劇
、
十殿
、
平台
、
黃俊文與NSO
、
俄國
、
施如芳
、
三姊妹
、
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李小平
、
藝術家
、
精采
、
衛武營歌劇院
、
推廣
、
聲樂家
、
WOW
、
面對
、
聊齋志異
、
魂顛記
、
高雄市
、
巴黎市立劇院
、
敘述
、
交響樂團
、
NSO國家交響樂團
、
歌仔戲
、
杜蘭朵
、
周書毅
、
陳銀淑
、
王六郎
、
演出
、
提升
、
NSO
、
大眾
、
黎海寧
、
瑪麗亞
‧
國光劇團
、
衛武營
、
楊士平
、
臺灣
、
徐以琳
、
明華園戲劇總團
、
安銀美
、
高雄
、
簡文彬
、
NSO國家交響樂團
、
NSO
、
義大利
、
中正
、
杜蘭朵
、
卡洛爾
、
波蘭
、
契柯夫
、
蘇威嘉
、
周書毅
、
朱苔麗
、
衛武營歌劇院
、
蒂摩爾
、
衛武營TIFA
、
衛武營戲劇院
、
黃俊文
、
黎海寧
、
十殿
、
陳銀淑
、
高雄市交響樂團
、
巴黎市立劇院
、
王六郎
、
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
俄國
、
臺灣國樂團
、
施如芳
、
閻羅
、
愛麗絲
、
孫翠鳳
、
奇士勞斯基
、
聊齋志
、
皮亞佐拉
、
諾瑪
、
阮劇團
、
鄭芝龍
、
廖瓊枝
、
瑪麗亞
、
李小平
、
黎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