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策會:盼台灣醫療科技領先國際制定新標準
生策會會長翁啟惠表示,過去一年聚焦疫後大健康產業發展已有共識,新藥、資通訊科技與醫療的跨界布局也有好的進展,期盼未來台灣有機會進一步領先國際,制定醫療科技新標準、新規格,讓台灣走向國際。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今天舉行年會,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立法院院長也是去年底醫療科技展的大會主席游錫(方方土)、生策會創辦人王金平均到場,並請到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進行專題演講。
翁啟惠致詞時表示,後疫情時代新經濟,期待醫療、資通訊、生技三大產業跨域結合,順應國際新趨勢,共同發展從治療延伸到預防與保健,也是台灣最有利基發展的大健康產業。
翁啟惠表示,回顧2020台灣在新藥、資通訊科技與醫療結合的布局,都有很好的進展。包括在國際授權部分有10家企業、共11項新藥取得海外授權,另外還有10 項新藥進入上市的最後階段,顯見台灣研發能力已銜接國際,期待2021年台灣有更多新藥能夠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在資通訊的AI與雲端運算、高解析度8K 顯示、行動感測技術等關鍵科技與軟硬體的密切合作下,過去一年已看見醫療創新產品開始導入場域驗證,並取得相當成果。包括行動機器人、智慧診斷、自動化檢測、高階醫材等,都是整合ICT先進科技成功創造醫療新價值。
翁啟惠相信,未來台灣有機會進一步領先國際,制定醫療科技新標準、新規格,讓台灣走向國際、領先同業。
翁啟惠說,生策會去年推動3件重要任務,包括因應疫情,發表的「COVID-19後世代的大健康產業發展策略」建議書,提出4大面向、共15項建議。第二個任務是鼓勵醫療創新、加速醫療新創。透過「國家新創獎」為台灣找出具有創新優勢和市場價值的技術、產品與初創團隊。已看到相當強的上游醫療健康創新動能,而醫師創新創業的風氣也已形成,希望帶動新的經濟模式。
第三個任務是剛圓滿落幕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不論是展出的科技含量、參與規模、與會人次,都創紀錄。
他強調,醫療大健康產業還在起步的階段,醫療生技和資通訊跨領域的合作也還有許多挑戰,新的一年生策會將持續彙整第一線產業的實務觀點和問題,密集和各界討論解決方案,提供政府施政參考,發揮最好的公私協力效益,讓政府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的台灣精準健康」所需的法規環境、人才養成及資金投入等,都能更符產業所需。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今天舉行年會,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前副總統陳建仁、立法院院長也是去年底醫療科技展的大會主席游錫(方方土)、生策會創辦人王金平均到場,並請到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進行專題演講。
翁啟惠致詞時表示,後疫情時代新經濟,期待醫療、資通訊、生技三大產業跨域結合,順應國際新趨勢,共同發展從治療延伸到預防與保健,也是台灣最有利基發展的大健康產業。
翁啟惠表示,回顧2020台灣在新藥、資通訊科技與醫療結合的布局,都有很好的進展。包括在國際授權部分有10家企業、共11項新藥取得海外授權,另外還有10 項新藥進入上市的最後階段,顯見台灣研發能力已銜接國際,期待2021年台灣有更多新藥能夠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在資通訊的AI與雲端運算、高解析度8K 顯示、行動感測技術等關鍵科技與軟硬體的密切合作下,過去一年已看見醫療創新產品開始導入場域驗證,並取得相當成果。包括行動機器人、智慧診斷、自動化檢測、高階醫材等,都是整合ICT先進科技成功創造醫療新價值。
翁啟惠相信,未來台灣有機會進一步領先國際,制定醫療科技新標準、新規格,讓台灣走向國際、領先同業。
翁啟惠說,生策會去年推動3件重要任務,包括因應疫情,發表的「COVID-19後世代的大健康產業發展策略」建議書,提出4大面向、共15項建議。第二個任務是鼓勵醫療創新、加速醫療新創。透過「國家新創獎」為台灣找出具有創新優勢和市場價值的技術、產品與初創團隊。已看到相當強的上游醫療健康創新動能,而醫師創新創業的風氣也已形成,希望帶動新的經濟模式。
第三個任務是剛圓滿落幕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不論是展出的科技含量、參與規模、與會人次,都創紀錄。
他強調,醫療大健康產業還在起步的階段,醫療生技和資通訊跨領域的合作也還有許多挑戰,新的一年生策會將持續彙整第一線產業的實務觀點和問題,密集和各界討論解決方案,提供政府施政參考,發揮最好的公私協力效益,讓政府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的台灣精準健康」所需的法規環境、人才養成及資金投入等,都能更符產業所需。
-
新聞關鍵字:
創業、 機器人、 王金平、 生技、 翁啟惠、 賴清德、 鄭崇華、 陳建仁
‧ 醫療 、 台灣 、 國際 、 產業 、 科技 、 健康 、 生策會 、 資通訊 、 創新 、 領先 、 發展 、 包括 、 翁啟惠 、 制定 、 標準 、 表示 、 一年 、 生技 、 任務 、 過去 、 布局 、 進展 、 未來 、 機會 、 進一步 、 規格 、 走向 、 國家 、 去年 、 科技展 、 創辦人 、 疫情 、 經濟 、 期待 、 結合 、 授權 、 10 、 項新藥 、 取得 、 進入 、 階段 、 市場 、 行動 、 技術 、 合作 、 產品 、 相當 、 價值 、 推動 、 政府‧ 制定 、 生技 、 去年 、 未來 、 創辦人 、 進一步 、 標準 、 產業 、 價值 、 授權 、 走向 、 國際 、 產品 、 陳建仁 、 期待 、 發展 、 布局 、 疫情 、 行動 、 王金平 、 AI 、 經濟 、 游錫 、 進展 、 技術 、 相當 、 醫療 、 合作 、 龔明鑫 、 政府 、 階段 、 翁啟惠 、 賴清德 、 鄭崇華 、 機器人 、 台灣 、 推動 、 任務 、 包括 、 台達電 、 表示 、 取得 、 科技 、 領先 、 規格 、 國家 、 創新 、 過去 、 生策會 、 立法院‧ AI
- 相關新聞專題: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財經新聞 »
‧
醫療
、
台灣
、
國際
、
產業
、
科技
、
健康
、
生策會
、
資通訊
、
創新
、
領先
、
發展
、
包括
、
翁啟惠
、
制定
、
標準
、
表示
、
一年
、
生技
、
任務
、
過去
、
布局
、
進展
、
未來
、
機會
、
進一步
、
規格
、
走向
、
國家
、
去年
、
科技展
、
創辦人
、
疫情
、
經濟
、
期待
、
結合
、
授權
、
10
、
項新藥
、
取得
、
進入
、
階段
、
市場
、
行動
、
技術
、
合作
、
產品
、
相當
、
價值
、
推動
、
政府
‧
制定
、
生技
、
去年
、
未來
、
創辦人
、
進一步
、
標準
、
產業
、
價值
、
授權
、
走向
、
國際
、
產品
、
陳建仁
、
期待
、
發展
、
布局
、
疫情
、
行動
、
王金平
、
AI
、
經濟
、
游錫
、
進展
、
技術
、
相當
、
醫療
、
合作
、
龔明鑫
、
政府
、
階段
、
翁啟惠
、
賴清德
、
鄭崇華
、
機器人
、
台灣
、
推動
、
任務
、
包括
、
台達電
、
表示
、
取得
、
科技
、
領先
、
規格
、
國家
、
創新
、
過去
、
生策會
、
立法院
‧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