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23年首見27元 台積電變護國神山見證轉型變化
2021年揭開序幕,新台幣今天盤中便強勢進軍27元,開啟匯率新時代;回顧上次出現27元價位,已經時隔23年,時空背景不同,卻傳達同樣訊息,匯率升值、國際局勢等變化難以預料,厚植競爭力才是關鍵。
2020年以來新台幣漲勢凌厲,從年初30元步步走高,直至年底,盤中已經升破28.1元,2021年初,新台幣更是氣勢如虹,5日攻破28元整數關卡,盤中最高升抵27.975元,創下1997年7月29日以來的新高紀錄。
新台幣匯率在短短一年半內,從30元攻上27元,讓許多人跌破眼鏡;然而,若將時間線拉長,便會發現1980至2000年間,新台幣匯率經歷了巨變的20年,從40 元一路狂飆,升至25元,又逐步走貶至34元,而後才趨於平穩,在30元附近上下波動。
面對新台幣強勁走升,工具機、紡織業哀鴻遍野,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數度指出,升值讓出口商「做白工」。
新台幣觸及27元,出口商受傷慘重,不過1990年代,匯率曾一度升至24元價位,是現在難以想見的情況;新台幣狂升,加上當時政策、產業環境等因素,在台灣產業及社會掀起一連串骨牌效應,或許能作為面對當前強勢匯率新局的殷鑑。
美國掌主動權左右新台幣匯率變化20年
談起新台幣匯率的變化,絕對無法忽視美國扮演的角色;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霸主,美元又是國際主要流通貨幣,美國政策不只影響自身,更有撼動他國的能力,每年兩度發布匯率操縱報告就是最顯著的例子。
其實,美國關注「匯率操縱」議題已經很長一段時間。1971年,美國出現貿易逆差,從此開啟了對於他國匯率操縱、不公平競爭的疑慮,除了要求對美元升值,若他國對美出超過大,也可能受到301條款制裁。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暫停美元對黃金兌換,布列敦森林體系建立的金匯兌本位制就此瓦解,同年年底,美國更邀德、法等國簽署史密松寧協議(Smithsonian Agreement),要求各國貨幣對美元升值。
不過美國並未因此揮別貿易逆差,1985年,美國邀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目的是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而日圓對美元因升值速度過快,成為日本經濟從繁榮走向泡沫的開端。
台灣與美國經貿往來密切,加上台灣貿易順差高速擴張,也因此,新台幣在國際與經貿壓力等下,不得不走向升值道路;1980年代,新台幣匯率從40元逐步走升,更在1992年觸及24元價位;而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25至27元一段時間,直至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後,才開啟另個貶值波段。
新台幣強勁升值會造成產業出走,這樣的論述至今時有耳聞,其實1980至1990年代,產業大舉外移,學者專家也不時提及對「產業空洞化」的憂心;然而,當時的新台幣升值僅是背景因素,原因遠不止於此。
2020年以來新台幣漲勢凌厲,從年初30元步步走高,直至年底,盤中已經升破28.1元,2021年初,新台幣更是氣勢如虹,5日攻破28元整數關卡,盤中最高升抵27.975元,創下1997年7月29日以來的新高紀錄。
新台幣匯率在短短一年半內,從30元攻上27元,讓許多人跌破眼鏡;然而,若將時間線拉長,便會發現1980至2000年間,新台幣匯率經歷了巨變的20年,從40 元一路狂飆,升至25元,又逐步走貶至34元,而後才趨於平穩,在30元附近上下波動。
面對新台幣強勁走升,工具機、紡織業哀鴻遍野,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數度指出,升值讓出口商「做白工」。
新台幣觸及27元,出口商受傷慘重,不過1990年代,匯率曾一度升至24元價位,是現在難以想見的情況;新台幣狂升,加上當時政策、產業環境等因素,在台灣產業及社會掀起一連串骨牌效應,或許能作為面對當前強勢匯率新局的殷鑑。
美國掌主動權左右新台幣匯率變化20年
談起新台幣匯率的變化,絕對無法忽視美國扮演的角色;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霸主,美元又是國際主要流通貨幣,美國政策不只影響自身,更有撼動他國的能力,每年兩度發布匯率操縱報告就是最顯著的例子。
其實,美國關注「匯率操縱」議題已經很長一段時間。1971年,美國出現貿易逆差,從此開啟了對於他國匯率操縱、不公平競爭的疑慮,除了要求對美元升值,若他國對美出超過大,也可能受到301條款制裁。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暫停美元對黃金兌換,布列敦森林體系建立的金匯兌本位制就此瓦解,同年年底,美國更邀德、法等國簽署史密松寧協議(Smithsonian Agreement),要求各國貨幣對美元升值。
不過美國並未因此揮別貿易逆差,1985年,美國邀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目的是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而日圓對美元因升值速度過快,成為日本經濟從繁榮走向泡沫的開端。
台灣與美國經貿往來密切,加上台灣貿易順差高速擴張,也因此,新台幣在國際與經貿壓力等下,不得不走向升值道路;1980年代,新台幣匯率從40元逐步走升,更在1992年觸及24元價位;而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25至27元一段時間,直至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後,才開啟另個貶值波段。
新台幣強勁升值會造成產業出走,這樣的論述至今時有耳聞,其實1980至1990年代,產業大舉外移,學者專家也不時提及對「產業空洞化」的憂心;然而,當時的新台幣升值僅是背景因素,原因遠不止於此。
-
新聞關鍵字:
台積電、 張忠謀
‧ 新台幣 、 匯率 、 升值 、 產業 、 美國 、 台灣 、 美元 、 27 、 競爭力 、 台積電 、 央行 、 政策 、 影響 、 成本 、 變化 、 時間 、 當時 、 壓力 、 邱俊榮 、 護國神 、 轉型 、 盤中 、 開啟 、 出現 、 價位 、 已經 、 國際 、 30 、 1980 、 狂飆 、 面對 、 走升 、 年代 、 環境 、 經濟 、 他國 、 操縱 、 貿易 、 維持 、 外移 、 國內 、 政府 、 降低 、 升級 、 張忠謀 、 業者 、 產品 、 機會 、 台幣 、 23‧ 中研院經濟所 、 開啟 、 中國 、 成本 、 40元 、 提升 、 難以 、 台積電 、 經濟 、 企業 、 業者 、 衝擊 、 25元 、 台經院 、 出口商 、 面對 、 時代 、 國內 、 貿易 、 轉型 、 觸及 、 台商 、 530元 、 變化 、 協議 、 540元 、 厚植 、 法國 、 市場 、 政策 、 維持 、 護國神山 、 外移 、 27元 、 Plaza Accord 、 公司 、 升級 、 紡織業 、 34元 、 中央 、 影響 、 100元 、 競爭力 、 情況 、 股價 、 40 元 、 貶值 、 經貿 、 升值 、 產品
- 相關新聞專題: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財經新聞 »
‧
新台幣
、
匯率
、
升值
、
產業
、
美國
、
台灣
、
美元
、
27
、
競爭力
、
台積電
、
央行
、
政策
、
影響
、
成本
、
變化
、
時間
、
當時
、
壓力
、
邱俊榮
、
護國神
、
轉型
、
盤中
、
開啟
、
出現
、
價位
、
已經
、
國際
、
30
、
1980
、
狂飆
、
面對
、
走升
、
年代
、
環境
、
經濟
、
他國
、
操縱
、
貿易
、
維持
、
外移
、
國內
、
政府
、
降低
、
升級
、
張忠謀
、
業者
、
產品
、
機會
、
台幣
、
23
‧
中研院經濟所
、
開啟
、
中國
、
成本
、
40元
、
提升
、
難以
、
台積電
、
經濟
、
企業
、
業者
、
衝擊
、
25元
、
台經院
、
出口商
、
面對
、
時代
、
國內
、
貿易
、
轉型
、
觸及
、
台商
、
530元
、
變化
、
協議
、
540元
、
厚植
、
法國
、
市場
、
政策
、
維持
、
護國神山
、
外移
、
27元
、
Plaza Accord
、
公司
、
升級
、
紡織業
、
34元
、
中央
、
影響
、
100元
、
競爭力
、
情況
、
股價
、
40 元
、
貶值
、
經貿
、
升值
、
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