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陷風暴 華爾街日報:北京索求螞蟻信用資料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槓上北京當局後,旗下金融科技事業遭重點整頓。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中國金融監管機關想要馬雲分享一直不願交出的螞蟻集團消費者信用資料。
馬雲去年10月在上海一場會議批評中國金融監管制度,耗時數十年建立的商業帝國自此深陷風暴。報導寫道,北京憂心一向行事高調的馬雲太在乎個人事業前途,而非國家管控金融風險的目標,如今當局鎖定螞蟻集團價值連城的資料庫,馬雲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餘地。
螞蟻集團經營中國數億人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資料庫擁有大量用戶消費習慣、借貸行為、繳費與貸款還款等紀錄。中國監管機關認為,這些資料讓螞蟻在金融業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
據報導,螞蟻集團承作貸款對象已達5億人,放款資金大多源自約100家與螞蟻合作的商業銀行。依照協議,違約風險主要由銀行承擔,螞蟻則以中間人身分賺取利潤。
報導引述知情官員與政府顧問說法指出,北京當局打算推翻上述商業模式,比照銀行管理螞蟻集團放款業務,迫使螞蟻承作貸款時拿出更多自有資金,並計劃打破監管機關眼中螞蟻「獨占」消費者信用資料的局面。
醞釀中的方案之一是要求螞蟻集團將資料傳輸給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運作的徵信系統,另一方案是螞蟻將資料分享給一家由人行實際掌控的信用評等公司。螞蟻雖然是這家信評公司股東,但未曾交出手中的消費者資料。
螞蟻集團淪為中國當局眼中釘並非特例,在美國,臉書(Facebook)與Google等握有大量個資的科技巨擘近年也成為國會議員要求整頓的對象。
部分研究中國金融科技業的分析師認同,要求螞蟻集團等公司分享消費者信用資料符合公共利益。但監管機關是否會要求存取螞蟻整個資料庫,包括螞蟻用來分析顧客信用的獨門資訊,尚待觀察。
馬雲1999年共同創立阿里巴巴後,以淘寶網等電子商務事業躋身億萬富豪之列。他政商關係良好,曾以阿里手中的資料協助當局打擊犯罪、讓異議分子噤聲。但知情人士透露,身為螞蟻集團大股東的馬雲近幾年抗拒監管機關索討消費者信用資料的要求。
螞蟻集團2015年推出個人信用評分系統「芝麻信用」;3年後,人行主導的個人徵信系統「百行徵信」上路,邀請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民營機構擔任少數股東。
馬雲去年10月在上海一場會議批評中國金融監管制度,耗時數十年建立的商業帝國自此深陷風暴。報導寫道,北京憂心一向行事高調的馬雲太在乎個人事業前途,而非國家管控金融風險的目標,如今當局鎖定螞蟻集團價值連城的資料庫,馬雲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餘地。
螞蟻集團經營中國數億人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資料庫擁有大量用戶消費習慣、借貸行為、繳費與貸款還款等紀錄。中國監管機關認為,這些資料讓螞蟻在金融業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
據報導,螞蟻集團承作貸款對象已達5億人,放款資金大多源自約100家與螞蟻合作的商業銀行。依照協議,違約風險主要由銀行承擔,螞蟻則以中間人身分賺取利潤。
報導引述知情官員與政府顧問說法指出,北京當局打算推翻上述商業模式,比照銀行管理螞蟻集團放款業務,迫使螞蟻承作貸款時拿出更多自有資金,並計劃打破監管機關眼中螞蟻「獨占」消費者信用資料的局面。
醞釀中的方案之一是要求螞蟻集團將資料傳輸給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運作的徵信系統,另一方案是螞蟻將資料分享給一家由人行實際掌控的信用評等公司。螞蟻雖然是這家信評公司股東,但未曾交出手中的消費者資料。
螞蟻集團淪為中國當局眼中釘並非特例,在美國,臉書(Facebook)與Google等握有大量個資的科技巨擘近年也成為國會議員要求整頓的對象。
部分研究中國金融科技業的分析師認同,要求螞蟻集團等公司分享消費者信用資料符合公共利益。但監管機關是否會要求存取螞蟻整個資料庫,包括螞蟻用來分析顧客信用的獨門資訊,尚待觀察。
馬雲1999年共同創立阿里巴巴後,以淘寶網等電子商務事業躋身億萬富豪之列。他政商關係良好,曾以阿里手中的資料協助當局打擊犯罪、讓異議分子噤聲。但知情人士透露,身為螞蟻集團大股東的馬雲近幾年抗拒監管機關索討消費者信用資料的要求。
螞蟻集團2015年推出個人信用評分系統「芝麻信用」;3年後,人行主導的個人徵信系統「百行徵信」上路,邀請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民營機構擔任少數股東。
-
新聞關鍵字:
Facebook、 Google、 第三方支付、 習近平、 臉書、 華爾街日報、 金融科技、 阿里巴巴、 馬雲、 騰訊
‧ 螞蟻 、 集團 、 中國 、 信用 、 資料 、 馬雲 、 監管 、 金融 、 消費者 、 要求 、 當局 、 報導 、 機關 、 北京 、 分享 、 銀行 、 徵信 、 風暴 、 華爾街日報 、 事業 、 商業 、 資料庫 、 貸款 、 政府 、 系統 、 公司 、 股東 、 阿里巴巴 、 科技 、 整頓 、 交出 、 上海 、 國家 、 風險 、 大量 、 競爭 、 優勢 、 承作 、 對象 、 放款 、 資金 、 知情 、 官員 、 顧問 、 業務 、 方案 、 人行 、 手中 、 芝麻 、 機構‧ 金融 、 業務 、 螞蟻集團 、 消費者 、 要求 、 上海 、 阿里巴巴 、 徵信 、 騰訊 、 當局 、 中國 、 Facebook 、 阿里巴巴集團 、 報導 、 顧問 、 資料庫 、 中國監管機關 、 資金 、 股東 、 香港 、 公開 、 螞蟻 、 政府 、 華爾街日報 、 放款 、 資料 、 習近平 、 官員 、 國家 、 知情 、 優勢 、 第三方支付 、 機關 、 商業 、 事業 、 公司 、 科技 、 對象 、 競爭 、 交出 、 芝麻 、 Google 、 方案 、 銀行 、 大量 、 機構 、 承作 、 監管 、 國會 、 北京
- 相關新聞專題: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財經新聞 »
‧
螞蟻
、
集團
、
中國
、
信用
、
資料
、
馬雲
、
監管
、
金融
、
消費者
、
要求
、
當局
、
報導
、
機關
、
北京
、
分享
、
銀行
、
徵信
、
風暴
、
華爾街日報
、
事業
、
商業
、
資料庫
、
貸款
、
政府
、
系統
、
公司
、
股東
、
阿里巴巴
、
科技
、
整頓
、
交出
、
上海
、
國家
、
風險
、
大量
、
競爭
、
優勢
、
承作
、
對象
、
放款
、
資金
、
知情
、
官員
、
顧問
、
業務
、
方案
、
人行
、
手中
、
芝麻
、
機構
‧
金融
、
業務
、
螞蟻集團
、
消費者
、
要求
、
上海
、
阿里巴巴
、
徵信
、
騰訊
、
當局
、
中國
、
Facebook
、
阿里巴巴集團
、
報導
、
顧問
、
資料庫
、
中國監管機關
、
資金
、
股東
、
香港
、
公開
、
螞蟻
、
政府
、
華爾街日報
、
放款
、
資料
、
習近平
、
官員
、
國家
、
知情
、
優勢
、
第三方支付
、
機關
、
商業
、
事業
、
公司
、
科技
、
對象
、
競爭
、
交出
、
芝麻
、
Google
、
方案
、
銀行
、
大量
、
機構
、
承作
、
監管
、
國會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