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銷量看增6成 台廠生力軍搶攻供應鏈
今年電動車市場在各家新車連發帶動下,預估全球銷量年增6成,龐大商機也讓和碩、上銀、東台等台廠動起來,紛紛表態搶攻相關供應鏈,而鴻海集團成立平台,也展現強烈企圖心。
今年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法人預估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458萬輛,較去年約286萬輛年成長幅度超過50%,上看60%。
其中今年中國電動車銷量可到209萬輛,較去年121 萬輛大增逾7成,全球包括特斯拉(Tesla)、奧迪(Audi)、戴姆勒(Daimler AG)、BMW、福特(Ford)、豐田(Toyota)、日產(Nissan)、福斯(Volkswagen)和中國自主品牌車廠等,將陸續發表電動車新車款。
福斯預估到2023年,電動車事業累計投資金額將達300億歐元,預估到2025年,電動車滲透率要到20%。通用(General Motors)未來5年將投資200億美元在電動車及自駕技術,到2025年共推出30款電動車。BMW預計2025年之前將推出25款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其中13款為純電動車。
日產預估於2022年以前共推出20款電動車,年銷量要達100萬台。福特規劃到2022年歐洲54%銷量為電動車,2025年在中國70%銷量為電動車,規劃到2022年推出40款電動車。
電動車成長趨勢可期,台灣電子科技廠商積極深耕電動車應用,其中鴻海集團展現深厚的企圖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搶攻電動車平台。去年10 月中旬鴻海集團宣布與裕隆集團合作創立鴻華先進,並公布MIH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台,到今年1月中旬,全球已經有超過400家廠商參與MIH。劉揚偉預期,今年上半年電動車產業景氣會非常好。
鴻海集團積極布局中國電動車市場,旗下富士康日前宣布與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提供包括汽車整車、零配件、智慧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流程等服務。
富士康也與中國拜騰汽車合作電動車,加速推進拜騰首款M-Byte量產製造,富士康將向拜騰南京廠派駐上百名工程人員,長遠規劃在南京打造電動車產業聚落,拜騰目標將量產時程提早到今年底。
此外富士康關聯企業在中國南京成立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製造汽車零配件。中國媒體報導,富士康將向拜騰南京廠派駐上百名工程人員,長遠規劃在南京打造電動車產業聚落。
今年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法人預估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約458萬輛,較去年約286萬輛年成長幅度超過50%,上看60%。
其中今年中國電動車銷量可到209萬輛,較去年121 萬輛大增逾7成,全球包括特斯拉(Tesla)、奧迪(Audi)、戴姆勒(Daimler AG)、BMW、福特(Ford)、豐田(Toyota)、日產(Nissan)、福斯(Volkswagen)和中國自主品牌車廠等,將陸續發表電動車新車款。
福斯預估到2023年,電動車事業累計投資金額將達300億歐元,預估到2025年,電動車滲透率要到20%。通用(General Motors)未來5年將投資200億美元在電動車及自駕技術,到2025年共推出30款電動車。BMW預計2025年之前將推出25款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其中13款為純電動車。
日產預估於2022年以前共推出20款電動車,年銷量要達100萬台。福特規劃到2022年歐洲54%銷量為電動車,2025年在中國70%銷量為電動車,規劃到2022年推出40款電動車。
電動車成長趨勢可期,台灣電子科技廠商積極深耕電動車應用,其中鴻海集團展現深厚的企圖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搶攻電動車平台。去年10 月中旬鴻海集團宣布與裕隆集團合作創立鴻華先進,並公布MIH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台,到今年1月中旬,全球已經有超過400家廠商參與MIH。劉揚偉預期,今年上半年電動車產業景氣會非常好。
鴻海集團積極布局中國電動車市場,旗下富士康日前宣布與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提供包括汽車整車、零配件、智慧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流程等服務。
富士康也與中國拜騰汽車合作電動車,加速推進拜騰首款M-Byte量產製造,富士康將向拜騰南京廠派駐上百名工程人員,長遠規劃在南京打造電動車產業聚落,拜騰目標將量產時程提早到今年底。
此外富士康關聯企業在中國南京成立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製造汽車零配件。中國媒體報導,富士康將向拜騰南京廠派駐上百名工程人員,長遠規劃在南京打造電動車產業聚落。
-
新聞關鍵字:
郭台銘、 鴻海、 特斯拉、 群創、 敬鵬、 Toyota、 豐田、 Ford、 福特、 BMW、 Tesla
‧ 電動車 、 今年 、 特斯拉 、 零配件 、 集團 、 中國 、 汽車 、 供應鏈 、 預估 、 鴻海 、 銷量 、 規劃 、 切入 、 充電 、 全球 、 市場 、 去年 、 超過 、 富士康 、 系統 、 拜騰 、 南京 、 台廠 、 法人 、 萬輛 、 成長 、 2025 、 推出 、 2022 、 合作 、 產業 、 布局 、 公司 、 量產 、 持續 、 業績 、 供應 、 搶攻 、 成立 、 平台 、 未來 、 積極 、 宣布 、 MIH 、 預期 、 製造 、 動力 、 車用 、 精密 、 看好‧ 切入 、 200億美元 、 展現 、 看好 、 劉揚偉 、 去年 、 精密 、 元件 、 中國 、 供應 、 幅度 、 動力 、 聯盟 、 設備 、 包括 、 General Motors 、 BMW 、 公司 、 聚落 、 鴻海集團 、 特斯拉 、 台廠 、 合作 、 Toyota 、 拜騰汽車 、 訂單 、 充電 、 東元 、 成立 、 預期 、 全球 、 電子 、 開發 、 東台 、 量產 、 布局 、 集團 、 旭申國際 、 Tesla 、 人員 、 裕隆集團 、 未來 、 預計 、 比重 、 Model 3 、 車燈 、 企圖心 、 自主品牌車廠 、 Audi 、 製造‧ 士林電機 、 裕隆集團 、 特斯拉 、 鴻海集團 、 台達電 、 鴻海 、 越南 、 BMW 、 東台集團 、 福斯 、 拜騰汽車 、 群創 、 富士康 、 自主品牌車廠 、 中國 、 300億歐元 、 南京 、 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MIH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台 、 MIH 、 東元印度廠 、 特斯拉北美廠區 、 M-Byte 、 帝寶 、 劉揚偉 、 台灣 、 特斯拉車用 、 東元 、 200億美元 、 General Motors 、 艾姆勒車電 、 拜騰 、 華城電機 、 英利 、 郭台銘 、 Model 3 、 智伸科 、 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 旭申國際‧ Audi 、 Daimler AG 、 BMW 、 Ford 、 Toyota 、 Nissan 、 Volkswagen 、 General Motors 、 MIH 、 M-Byte 、 Tier 2 、 Model 3
- 相關新聞專題: 美國疫情嚴重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財經新聞 »
‧
電動車
、
今年
、
特斯拉
、
零配件
、
集團
、
中國
、
汽車
、
供應鏈
、
預估
、
鴻海
、
銷量
、
規劃
、
切入
、
充電
、
全球
、
市場
、
去年
、
超過
、
富士康
、
系統
、
拜騰
、
南京
、
台廠
、
法人
、
萬輛
、
成長
、
2025
、
推出
、
2022
、
合作
、
產業
、
布局
、
公司
、
量產
、
持續
、
業績
、
供應
、
搶攻
、
成立
、
平台
、
未來
、
積極
、
宣布
、
MIH
、
預期
、
製造
、
動力
、
車用
、
精密
、
看好
‧
切入
、
200億美元
、
展現
、
看好
、
劉揚偉
、
去年
、
精密
、
元件
、
中國
、
供應
、
幅度
、
動力
、
聯盟
、
設備
、
包括
、
General Motors
、
BMW
、
公司
、
聚落
、
鴻海集團
、
特斯拉
、
台廠
、
合作
、
Toyota
、
拜騰汽車
、
訂單
、
充電
、
東元
、
成立
、
預期
、
全球
、
電子
、
開發
、
東台
、
量產
、
布局
、
集團
、
旭申國際
、
Tesla
、
人員
、
裕隆集團
、
未來
、
預計
、
比重
、
Model 3
、
車燈
、
企圖心
、
自主品牌車廠
、
Audi
、
製造
‧
士林電機
、
裕隆集團
、
特斯拉
、
鴻海集團
、
台達電
、
鴻海
、
越南
、
BMW
、
東台集團
、
福斯
、
拜騰汽車
、
群創
、
富士康
、
自主品牌車廠
、
中國
、
300億歐元
、
南京
、
富騰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MIH電動車軟硬體開放平台
、
MIH
、
東元印度廠
、
特斯拉北美廠區
、
M-Byte
、
帝寶
、
劉揚偉
、
台灣
、
特斯拉車用
、
東元
、
200億美元
、
General Motors
、
艾姆勒車電
、
拜騰
、
華城電機
、
英利
、
郭台銘
、
Model 3
、
智伸科
、
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
旭申國際
‧
Audi
、
Daimler AG
、
BMW
、
Ford
、
Toyota
、
Nissan
、
Volkswagen
、
General Motors
、
MIH
、
M-Byte
、
Tier 2
、
Mode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