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部長:成為製造強國還需至少30年
前中國工信部長、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今天指出,中國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仍受限於體制和人才等原因,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要30年。
苗圩今天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全國政協13次4次會議第2次全體會議中,作上述發言。
中國近年強調要發展成「製造強國」,首個10年綱領,就是2015年公布的「中國製造2025」。但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啟動的「301條款」調查,指控「中國製造2025」涉及強迫美國企業技術轉移、竊取智慧財產權,和補貼中企等。
中國雖嚴詞否認,但「中國製造2025」已不見於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華爾街日報曾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起草「十四五」規劃,以取代「中國製造2025」。而今年中國全國人大審議的「十四五」規劃,也聚焦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苗圩在發言中提到,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目前的重大戰略任務。而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4級梯隊中,處於第3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
他說,中國製造業發展「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未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仍弱,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掉鏈子」的風險明顯增多,且製造業占國民生產毛額(GDP)比重下降過快、過早,不僅拖累經濟成長、影響城鎮就業,還帶來產業安全隱患,和削弱中國的經濟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底也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針對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苗圩從觀念、體制和人才等方面提建議。
在觀念上,苗圩說,社會忽視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且「服務業代替製造業」拉動經濟成長的觀點有一定的市場,這嚴重困擾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路透社報導,2020年中國的製造業占GDP比重略高於1/4,為2012年來最低。
他認為,應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保護中國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在體制方面,苗圩認為,限制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是「市場化改革不到位」,例如企業公平競爭的機制還不健全,存在隱性的市場准入機制;要素價格市場化的形成機制也不完善;企業稅費重,和金融對製造業支持力度不夠等。
苗圩今天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全國政協13次4次會議第2次全體會議中,作上述發言。
中國近年強調要發展成「製造強國」,首個10年綱領,就是2015年公布的「中國製造2025」。但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啟動的「301條款」調查,指控「中國製造2025」涉及強迫美國企業技術轉移、竊取智慧財產權,和補貼中企等。
中國雖嚴詞否認,但「中國製造2025」已不見於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華爾街日報曾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起草「十四五」規劃,以取代「中國製造2025」。而今年中國全國人大審議的「十四五」規劃,也聚焦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苗圩在發言中提到,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目前的重大戰略任務。而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4級梯隊中,處於第3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
他說,中國製造業發展「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局面未根本改變,基礎能力仍弱,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卡脖子」、「掉鏈子」的風險明顯增多,且製造業占國民生產毛額(GDP)比重下降過快、過早,不僅拖累經濟成長、影響城鎮就業,還帶來產業安全隱患,和削弱中國的經濟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底也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
針對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苗圩從觀念、體制和人才等方面提建議。
在觀念上,苗圩說,社會忽視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且「服務業代替製造業」拉動經濟成長的觀點有一定的市場,這嚴重困擾中國製造業的發展。
路透社報導,2020年中國的製造業占GDP比重略高於1/4,為2012年來最低。
他認為,應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保護中國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
在體制方面,苗圩認為,限制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根本問題,是「市場化改革不到位」,例如企業公平競爭的機制還不健全,存在隱性的市場准入機制;要素價格市場化的形成機制也不完善;企業稅費重,和金融對製造業支持力度不夠等。
-
新聞關鍵字:
川普、 習近平、 華爾街日報
‧ 中國 、 製造業 、 製造 、 人才 、 發展 、 產業 、 技術 、 經濟 、 能力 、 強國 、 體制 、 2025 、 企業 、 科技 、 市場 、 認為 、 機制 、 創新 、 至少 、 30 、 全國 、 質量 、 關鍵 、 會議 、 工作 、 比重 、 方面 、 還需 、 政協 、 今天 、 指出 、 受制於人 、 實現 、 目標 、 發言 、 美國 、 報導 、 十四五 、 規劃 、 推動 、 戰略 、 梯隊 、 不強 、 根本 、 脖子 、 風險 、 GDP 、 成長 、 國際 、 國家‧ 受制於人 、 中國國務院 、 至少 、 會議 、 國際 、 戰略 、 梯隊 、 市場 、 提升 、 前部長 、 北京 、 中國工信部長 、 苗圩 、 體制 、 國家 、 企業 、 發言 、 技術 、 報導 、 風險 、 機制 、 創新 、 GDP 、 脖子 、 強化 、 製造業 、 今天 、 體系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 、 能力 、 推動 、 領域 、 目標 、 比重 、 Donald Trump 、 認為 、 全國人大 、 川普 、 習近平 、 實現 、 成長 、 工作 、 經濟 、 美國 、 觀念 、 製造 、 劉鶴 、 人才 、 規劃 、 健全‧ 中國 、 全國人大 、 習近平 、 苗圩 、 路透社 、 美國 、 前部長 、 劉鶴 、 中國國務院 、 華爾街日報 、 中企 、 北京 、 2025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 、 中國工信部長 、 全國政協‧ Donald Trump 、 STEM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財經新聞 »
‧
中國
、
製造業
、
製造
、
人才
、
發展
、
產業
、
技術
、
經濟
、
能力
、
強國
、
體制
、
2025
、
企業
、
科技
、
市場
、
認為
、
機制
、
創新
、
至少
、
30
、
全國
、
質量
、
關鍵
、
會議
、
工作
、
比重
、
方面
、
還需
、
政協
、
今天
、
指出
、
受制於人
、
實現
、
目標
、
發言
、
美國
、
報導
、
十四五
、
規劃
、
推動
、
戰略
、
梯隊
、
不強
、
根本
、
脖子
、
風險
、
GDP
、
成長
、
國際
、
國家
‧
受制於人
、
中國國務院
、
至少
、
會議
、
國際
、
戰略
、
梯隊
、
市場
、
提升
、
前部長
、
北京
、
中國工信部長
、
苗圩
、
體制
、
國家
、
企業
、
發言
、
技術
、
報導
、
風險
、
機制
、
創新
、
GDP
、
脖子
、
強化
、
製造業
、
今天
、
體系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
、
能力
、
推動
、
領域
、
目標
、
比重
、
Donald Trump
、
認為
、
全國人大
、
川普
、
習近平
、
實現
、
成長
、
工作
、
經濟
、
美國
、
觀念
、
製造
、
劉鶴
、
人才
、
規劃
、
健全
‧
中國
、
全國人大
、
習近平
、
苗圩
、
路透社
、
美國
、
前部長
、
劉鶴
、
中國國務院
、
華爾街日報
、
中企
、
北京
、
2025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
、
中國工信部長
、
全國政協
‧
Donald Trump
、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