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型手機產量 蘋果去年第4季摘冠
研調機構TrendForce表示,蘋果去年第4季生產量達7760萬支,季增85%,一舉超越三星,拿下全球產量冠軍;TrendForce並預估智慧機產量淡季不淡,首季僅下滑6%,全年上看13.6億支。
根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受惠於智慧型手機品牌積極搶食華為(Huawei)釋出的市占,以及蘋果(Apple)新機熱銷所致,2021年第一季延續此波成長動能,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可望達3.42億支,較去年同期成長25%,第一季表現反而有別於以往淡季大約會有兩成的下滑,相較2020年第4季僅下滑6%。
回顧2020年因疫情導致全球高階手機銷售占比下滑,但蘋果憑藉5G新機站穩高階市占,加上採取積極定價策略,2020年第4季生產量達7760萬支,季增85%,一舉超越三星(Samsung)拿下全球冠軍,其中iPhone 12系列新機占比更高達9成。
2021年第一季蘋果可望受惠iPhone 12系列持續熱銷,帶動生產總數達5400萬支,新機占比約8成。產品策略方面,下半年蘋果將推出4款旗艦新機,預計同樣維持積極定價策略,硬體部分除了搭載A15仿生晶片外,其餘則以優化既有功能為主,可視為iPhone 12系列的延伸機種。
2020年第4季三星以6700萬支生產量位居第二,季減14%,主要與蘋果新機推出的排擠效應以及歐美等地節慶舖貨結束有關。2021年第一季三星為維繫高階市占,提前發表旗艦新機Galaxy S21並同步祭出定價優惠刺激銷售,預估該季生產總數可達6200萬支。
TrendForce預期,2021年三星依舊可拿下全球第一,但隨著中國品牌崛起,使其市占不斷流失,市場龍頭地位倍受考驗。產品策略方面,未來主打大螢幕的Galaxy Note系列與折疊螢幕Fold系列可望合而為一。
OPPO(包含OPPO, OnePlus, Realme)、小米(Xiaomi)及Vivo於2020年第4季的生產量分別為5000萬支、4700萬支及3150萬支,分別拿下第3、第4及第6名。2021年第一季三者維持樂觀的生產目標,積極布局海內外市場;然而,受限於目前晶圓代工產能緊缺,限縮三者在生產總數的增長表現。產品策略方面,三者皆在高階產品的創新研發上保持積極,力求取代華為的高階手機市場,而小米與OPPO也透過具高度性價比的Redmi、Realme系列搶攻市占,其中小米因布局海外市場較早,預估全年市占表現將更勝一籌。
華為在中美關係緊張後所採取的高庫存策略,有助減緩美國商業制裁造成的衝擊,各季的生產目標也以維穩為主,因此2020年第4季仍有3450萬支的生產表現,季減 21%,位居第5。倘若相關零組件未能於第一季底前取得出貨許可,則預估該品牌將在2021年第2季底面臨明顯的物料供給斷層。此外,自2021年初起,華為子品牌榮耀(Honor)正式拆分而出,同樣受限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預估今年新榮耀(new Honor)的生產表現將因此受侷限。
2021年初樂金(LG)釋出關閉或出售手機部門的選項,同時也暫停新案開發,替華為式微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再添變數。
展望2021年,隨著全球疫情趨緩,貼近民生需求的手機產業也可望逐步復甦,透過週期性的換機需求以及新興地區的新增需求帶動,TrendForce預估,全年智慧型手機生產總數可望回升9%至13.6億支。
根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受惠於智慧型手機品牌積極搶食華為(Huawei)釋出的市占,以及蘋果(Apple)新機熱銷所致,2021年第一季延續此波成長動能,智慧型手機生產總量可望達3.42億支,較去年同期成長25%,第一季表現反而有別於以往淡季大約會有兩成的下滑,相較2020年第4季僅下滑6%。
回顧2020年因疫情導致全球高階手機銷售占比下滑,但蘋果憑藉5G新機站穩高階市占,加上採取積極定價策略,2020年第4季生產量達7760萬支,季增85%,一舉超越三星(Samsung)拿下全球冠軍,其中iPhone 12系列新機占比更高達9成。
2021年第一季蘋果可望受惠iPhone 12系列持續熱銷,帶動生產總數達5400萬支,新機占比約8成。產品策略方面,下半年蘋果將推出4款旗艦新機,預計同樣維持積極定價策略,硬體部分除了搭載A15仿生晶片外,其餘則以優化既有功能為主,可視為iPhone 12系列的延伸機種。
2020年第4季三星以6700萬支生產量位居第二,季減14%,主要與蘋果新機推出的排擠效應以及歐美等地節慶舖貨結束有關。2021年第一季三星為維繫高階市占,提前發表旗艦新機Galaxy S21並同步祭出定價優惠刺激銷售,預估該季生產總數可達6200萬支。
TrendForce預期,2021年三星依舊可拿下全球第一,但隨著中國品牌崛起,使其市占不斷流失,市場龍頭地位倍受考驗。產品策略方面,未來主打大螢幕的Galaxy Note系列與折疊螢幕Fold系列可望合而為一。
OPPO(包含OPPO, OnePlus, Realme)、小米(Xiaomi)及Vivo於2020年第4季的生產量分別為5000萬支、4700萬支及3150萬支,分別拿下第3、第4及第6名。2021年第一季三者維持樂觀的生產目標,積極布局海內外市場;然而,受限於目前晶圓代工產能緊缺,限縮三者在生產總數的增長表現。產品策略方面,三者皆在高階產品的創新研發上保持積極,力求取代華為的高階手機市場,而小米與OPPO也透過具高度性價比的Redmi、Realme系列搶攻市占,其中小米因布局海外市場較早,預估全年市占表現將更勝一籌。
華為在中美關係緊張後所採取的高庫存策略,有助減緩美國商業制裁造成的衝擊,各季的生產目標也以維穩為主,因此2020年第4季仍有3450萬支的生產表現,季減 21%,位居第5。倘若相關零組件未能於第一季底前取得出貨許可,則預估該品牌將在2021年第2季底面臨明顯的物料供給斷層。此外,自2021年初起,華為子品牌榮耀(Honor)正式拆分而出,同樣受限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預估今年新榮耀(new Honor)的生產表現將因此受侷限。
2021年初樂金(LG)釋出關閉或出售手機部門的選項,同時也暫停新案開發,替華為式微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再添變數。
展望2021年,隨著全球疫情趨緩,貼近民生需求的手機產業也可望逐步復甦,透過週期性的換機需求以及新興地區的新增需求帶動,TrendForce預估,全年智慧型手機生產總數可望回升9%至13.6億支。
-
新聞關鍵字:
5G、 iPhone、 三星、 晶片、 蘋果
‧ 手機 、 萬支 、 2021 、 生產 、 蘋果 、 新機 、 全球 、 預估 、 市占 、 第一季 、 2020 、 策略 、 系列 、 智慧型 、 TrendForce 、 三星 、 積極 、 華為 、 可望 、 表現 、 高階 、 市場 、 生產量 、 拿下 、 下滑 、 品牌 、 總數 、 產品 、 產量 、 去年 、 億支 、 占比 、 定價 、 iPhone 、 12 、 方面 、 OPPO 、 小米 、 三者 、 需求 、 7760 、 季增 、 85% 、 一舉 、 超越 、 冠軍 、 淡季 、 6% 、 13.6 、 受惠‧ 榮耀 、 受惠 、 Samsung 、 Galaxy Note 、 總數 、 A15 、 TrendForce 、 Apple 、 生產 、 晶圓 、 新機 、 超越 、 定價 、 策略 、 可望 、 全球 、 下滑 、 螢幕 、 new Honor 、 維持 、 系列 、 表現 、 小米 、 Honor 、 分別 、 iPhone 、 拿下 、 市占 、 熱銷 、 冠軍 、 需求 、 去年 、 積極 、 iPhone 、 85% 、 智慧型 、 旗艦 、 三星 、 帶動 、 銷售 、 為主 、 同樣 、 一舉 、 方面 、 中國 、 採取 、 位居 、 季增 、 淡季 、 透過‧ new Honor 、 三星 、 Galaxy Note 、 iPhone 、 TrendForce 、 OPPO 、 蘋果 、 華為 、 中國 、 Apple 、 Galaxy S21‧ TrendForce 、 Huawei 、 Apple 、 Samsung 、 A15 、 Galaxy S21 、 Galaxy Note 、 OPPO 、 OnePlus 、 Realme 、 Xiaomi 、 Vivo 、 LG
- 新聞來源:中央社
- 更多財經新聞 »
‧
手機
、
萬支
、
2021
、
生產
、
蘋果
、
新機
、
全球
、
預估
、
市占
、
第一季
、
2020
、
策略
、
系列
、
智慧型
、
TrendForce
、
三星
、
積極
、
華為
、
可望
、
表現
、
高階
、
市場
、
生產量
、
拿下
、
下滑
、
品牌
、
總數
、
產品
、
產量
、
去年
、
億支
、
占比
、
定價
、
iPhone
、
12
、
方面
、
OPPO
、
小米
、
三者
、
需求
、
7760
、
季增
、
85%
、
一舉
、
超越
、
冠軍
、
淡季
、
6%
、
13.6
、
受惠
‧
榮耀
、
受惠
、
Samsung
、
Galaxy Note
、
總數
、
A15
、
TrendForce
、
Apple
、
生產
、
晶圓
、
新機
、
超越
、
定價
、
策略
、
可望
、
全球
、
下滑
、
螢幕
、
new Honor
、
維持
、
系列
、
表現
、
小米
、
Honor
、
分別
、
iPhone
、
拿下
、
市占
、
熱銷
、
冠軍
、
需求
、
去年
、
積極
、
iPhone
、
85%
、
智慧型
、
旗艦
、
三星
、
帶動
、
銷售
、
為主
、
同樣
、
一舉
、
方面
、
中國
、
採取
、
位居
、
季增
、
淡季
、
透過
‧
new Honor
、
三星
、
Galaxy Note
、
iPhone
、
TrendForce
、
OPPO
、
蘋果
、
華為
、
中國
、
Apple
、
Galaxy S21
‧
TrendForce
、
Huawei
、
Apple
、
Samsung
、
A15
、
Galaxy S21
、
Galaxy Note
、
OPPO
、
OnePlus
、
Realme
、
Xiaomi
、
Vivo
、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