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慢牛 續航力足
近期大陸股市震盪,讓投資人擔心這波牛市是否已經結束。投信法人指出,從股市的空間及評價面來看,最近三輪大陸牛市主要指數漲幅均在100%以上,但大陸本輪牛市雖然從2019年至2020年,漲了兩年,但只有創業板最大漲幅為147%,滬深300及上證最大漲幅分別為78%、42%,與過去牛市相比,漲幅其實不高。
從評價面來看,最近三輪大陸牛市的本益比都超過30倍,帳面市價比都超過3倍,目前大陸整體A股的本益比為23.3倍,帳面市價比為2倍,距離牛市高點仍有距離,顯示這波牛市雖已持續兩年,與歷史牛市相比漲幅其實不高,預期未來可能時間換取空間,也就是幅度變緩但時間拉長的方式延續牛市。
兆豐國際中國內需A股基金經理人黃家慶表示,目前全球仍維持寬鬆的環境,大陸股市位階相對較低,且政府逐漸對外開放,都將吸引資金流入,皆可為股市帶來資金動能,加上大陸政策主軸,仍以內需消費為發展根本,因此相關大消費產業將會持續受惠政策紅利。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劉尹璇表示,今年預期大陸不論財政政策或是貨幣政策整體都是偏緊狀態,但基本面復甦明顯、企業獲利回升確定,匯市引領市場方向,後續將聚焦十四五方向,看好去年受到疫情深度影響復甦的行業。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張帆表示,大陸疫情仍尚未結束,但在官方嚴格控管下,再出現如去年初的失控機率應當不高。投資人反倒可留意,去年經濟基期壓低,今年可望出現較高的成長率。
中信中國高股息ETF經理人葉松炫表示,目前大陸境內資金充裕。另一方面,全球利率低迷,高收益資產有望成為未來資金追逐標的。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成分股為陸企,但因為香港外資偏好現金股利,其股息率高達7%,高於多數主要陸股指數,投資人不妨多加留意追蹤該指數的ETF。(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從評價面來看,最近三輪大陸牛市的本益比都超過30倍,帳面市價比都超過3倍,目前大陸整體A股的本益比為23.3倍,帳面市價比為2倍,距離牛市高點仍有距離,顯示這波牛市雖已持續兩年,與歷史牛市相比漲幅其實不高,預期未來可能時間換取空間,也就是幅度變緩但時間拉長的方式延續牛市。
兆豐國際中國內需A股基金經理人黃家慶表示,目前全球仍維持寬鬆的環境,大陸股市位階相對較低,且政府逐漸對外開放,都將吸引資金流入,皆可為股市帶來資金動能,加上大陸政策主軸,仍以內需消費為發展根本,因此相關大消費產業將會持續受惠政策紅利。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劉尹璇表示,今年預期大陸不論財政政策或是貨幣政策整體都是偏緊狀態,但基本面復甦明顯、企業獲利回升確定,匯市引領市場方向,後續將聚焦十四五方向,看好去年受到疫情深度影響復甦的行業。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張帆表示,大陸疫情仍尚未結束,但在官方嚴格控管下,再出現如去年初的失控機率應當不高。投資人反倒可留意,去年經濟基期壓低,今年可望出現較高的成長率。
中信中國高股息ETF經理人葉松炫表示,目前大陸境內資金充裕。另一方面,全球利率低迷,高收益資產有望成為未來資金追逐標的。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成分股為陸企,但因為香港外資偏好現金股利,其股息率高達7%,高於多數主要陸股指數,投資人不妨多加留意追蹤該指數的ETF。(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
新聞關鍵字:
創業、 本益比、 股利
‧ 大陸 、 牛市 、 漲幅 、 中國 、 股市 、 指數 、 經理人 、 表示 、 資金 、 政策 、 投資人 、 不高 、 目前 、 基金 、 去年 、 股息 、 陸股 、 這波 、 結束 、 空間 、 評價 、 面來 、 最近 、 三輪 、 主要 、 兩年 、 相比 、 本益比 、 超過 、 帳面 、 市價 、 整體 、 A股 、 距離 、 持續 、 預期 、 未來 、 時間 、 內需 、 全球 、 消費 、 今年 、 復甦 、 方向 、 疫情 、 出現 、 留意 、 ETF 、 慢牛 、 續航力‧ 機會基金 、 香港 、 ETF 、 持續 、 中國 、 牛市 、 市價 、 全球 、 A股 、 內需 、 主要 、 中國世紀基金 、 預期 、 今年 、 距離 、 台北 、 孫彬訓 、 疫情 、 相比 、 資金 、 復甦 、 整體 、 結束 、 帳面 、 留意 、 基金 、 劉尹璇 、 未來 、 恒生 、 消費 、 股市 、 大陸 、 出現 、 政府 、 投資人 、 本益比 、 方向 、 目前 、 政策 、 指數 、 去年 、 陸股 、 黃家慶 、 張帆 、 超過 、 中信 、 葉松炫 、 表示 、 時間 、 空間‧ ETF
- 新聞來源:時報資訊
- 更多財經新聞 »
‧
大陸
、
牛市
、
漲幅
、
中國
、
股市
、
指數
、
經理人
、
表示
、
資金
、
政策
、
投資人
、
不高
、
目前
、
基金
、
去年
、
股息
、
陸股
、
這波
、
結束
、
空間
、
評價
、
面來
、
最近
、
三輪
、
主要
、
兩年
、
相比
、
本益比
、
超過
、
帳面
、
市價
、
整體
、
A股
、
距離
、
持續
、
預期
、
未來
、
時間
、
內需
、
全球
、
消費
、
今年
、
復甦
、
方向
、
疫情
、
出現
、
留意
、
ETF
、
慢牛
、
續航力
‧
機會基金
、
香港
、
ETF
、
持續
、
中國
、
牛市
、
市價
、
全球
、
A股
、
內需
、
主要
、
中國世紀基金
、
預期
、
今年
、
距離
、
台北
、
孫彬訓
、
疫情
、
相比
、
資金
、
復甦
、
整體
、
結束
、
帳面
、
留意
、
基金
、
劉尹璇
、
未來
、
恒生
、
消費
、
股市
、
大陸
、
出現
、
政府
、
投資人
、
本益比
、
方向
、
目前
、
政策
、
指數
、
去年
、
陸股
、
黃家慶
、
張帆
、
超過
、
中信
、
葉松炫
、
表示
、
時間
、
空間
‧
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