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口暢旺隱憂 專家點出3關鍵
2020年台灣出口貿易在疫情干擾下呈現開低走高,不僅出口成長率達4.9%,甚至不可思議的創下出口金額歷史新高,不外乎3個原因,包括疫情控制得宜、全球搶攻5G通訊商機台灣供應鏈因而受惠、美、中兩大國互槓下加速兩國供應鏈「去中化」及「去美化」,反而形成集中訂單在台灣的情況。只是在台灣樂觀看待出口暢旺的同時,中華徵信所也點出台灣出口轉型的3大關鍵問題,產官學若不能正視這些問題,不僅導致台灣產業發展不均衡,甚至可能影響產業生存。
台灣出口暢旺背後隱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台灣出口結構問題」。中華徵信所分析,從近20年台灣出口貿易結構來看,中間產品出口占比不僅一直居於65%以上的最關鍵地位,而且占比越來越高。2002年台灣中間產品的出口占比為66%,並逐漸遞增到2008年的79%,近10年來則沒有太大變化,2020年中間產品的占比仍高達77.1%之多。
相對資本財在2002年的出口占比就只有16.9%,並且逐年下降至2009年的10.6%,2020年占比也只有13.4%。至於消費品的出口占比2002年為16.9%,並呈現逐年快速下滑,2020年出口占比竟只剩下8.9%,出口占比較2002年幾近腰斬。
中華徵信所認為這很明顯的台灣出口貿易結構,在近20年呈現的是出口占比不斷往中間產品靠攏,導致資本財與消費品的出口占比持續下降。這雖然突顯台灣產業代工和產業分工的特性,但更顯示台灣在出口轉型上無法突破中間產品的出口路線,導致資本財和消費品的出口占比大幅下降,也就是出口轉型基本上是失敗的。同時由於出口金額的持續成長,掩蓋了出口結構嚴重失衡的情況,就更分散了對出口結構失衡的關注力道。

近20年台灣出口貿易結構(單位/百萬美元、%)(圖/中華徵信所提供) 台灣出口第二個問題則是「出口產品集中性問題」。中華徵信所分析,2002年電子零組件加上資通訊產品合計出口占比已達40.21%,成為我國出口主力產品。但當年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出口占比也達9.26%,紡織品出口占比8.96%,機械占比8.52%,橡膠塑膠占比6.51%,電機產品出口5.76%,出口占比低於5%的只有運輸工具(3.59%)、化學品(3.56%)、光學產品(2.55%)、礦產品(1.71%),整體產品出口占比結構還算均衡。
到了2020年僅電子零組件出口占比就暴增到39.27%,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占比雖大幅下降到14.24%,但兩者合計出口占比已經逾半高達53.51%,形成電子業出口獨大情況。基本金屬、機械及橡塑膠產品是出口占比雖還能維持在5%以上的產品,但是出口占比也分別下降到7.38%、6.34、6.15%。
電機產品及運輸工具出口占比則分別下降至3.15%及3.18%,慘不忍睹的是紡織品出口占比重摔至2.18%。化學品、光學器材及礦產品出口占比雖然上升,但是上升幅度都僅在1個百分點左右。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視聽產品的出口興衰幾乎決定當年出口成長與否。
不過,出口產品的集中性也相對擠壓其他產業的發展,使得台灣整體產業發展均衡因此受到破壞。例如台灣一直要往上發展機械產業,但是2020年機械產品的出口比重卻只占6.34%,反而較2002年下降2.18個百分點;光學器材的出口金額較2010年高點的211億美元衰退了44.11%,出口占比也較2010年的7.59%下滑了4.18個百分點。除了電子零組件產品,其他出口產業都沒有亮點。由此看來台灣產業的不均衡發展其實由來已久,但是沒有找解決之道。

近20年台灣主要出口產品占比(單位/%)(圖/中華徵信所提供) 台灣出口轉型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出口過度倚賴中國大陸」。中華徵信評認為雖然台灣希望減少對中國大陸的倚賴,但是實際上兩岸經貿的黏著度一直很高,2002年台灣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占比就已達32.3%,並且一路扶搖直上。而且在2018美中貿易戰之後也沒有因而降低,甚至在新冠肺炎疫情後,2020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還創下43.9%的歷史新高。
儘管2020年來自美國的出口訂單占29.6%,高於來自中國大陸訂單的26.5%,但是實際反映在出口占比上對中國大陸出口占比卻遠超過美國的14.6%。關鍵就在於美國訂單的最終出貨地點很多是在中國大陸,也就是間接出口至中國大陸的訂單比比皆是。
若進一步比較2020年電子產品(主要包IC設計、晶圓代工、晶片通路、印刷電路板、記憶體、被動元件)出口訂單1614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就高達635億美元,遠高於來自美國訂單的470億美元,同樣可以看出電子零組件的出口訂單也是以中國大陸為主,而不是想像中的美國。這也就顯示,台灣想要和中國大陸在經貿關係上脫鈎,現階段是非常困難實現的事。
台灣出口暢旺背後隱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台灣出口結構問題」。中華徵信所分析,從近20年台灣出口貿易結構來看,中間產品出口占比不僅一直居於65%以上的最關鍵地位,而且占比越來越高。2002年台灣中間產品的出口占比為66%,並逐漸遞增到2008年的79%,近10年來則沒有太大變化,2020年中間產品的占比仍高達77.1%之多。
相對資本財在2002年的出口占比就只有16.9%,並且逐年下降至2009年的10.6%,2020年占比也只有13.4%。至於消費品的出口占比2002年為16.9%,並呈現逐年快速下滑,2020年出口占比竟只剩下8.9%,出口占比較2002年幾近腰斬。
中華徵信所認為這很明顯的台灣出口貿易結構,在近20年呈現的是出口占比不斷往中間產品靠攏,導致資本財與消費品的出口占比持續下降。這雖然突顯台灣產業代工和產業分工的特性,但更顯示台灣在出口轉型上無法突破中間產品的出口路線,導致資本財和消費品的出口占比大幅下降,也就是出口轉型基本上是失敗的。同時由於出口金額的持續成長,掩蓋了出口結構嚴重失衡的情況,就更分散了對出口結構失衡的關注力道。

到了2020年僅電子零組件出口占比就暴增到39.27%,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占比雖大幅下降到14.24%,但兩者合計出口占比已經逾半高達53.51%,形成電子業出口獨大情況。基本金屬、機械及橡塑膠產品是出口占比雖還能維持在5%以上的產品,但是出口占比也分別下降到7.38%、6.34、6.15%。
電機產品及運輸工具出口占比則分別下降至3.15%及3.18%,慘不忍睹的是紡織品出口占比重摔至2.18%。化學品、光學器材及礦產品出口占比雖然上升,但是上升幅度都僅在1個百分點左右。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視聽產品的出口興衰幾乎決定當年出口成長與否。
不過,出口產品的集中性也相對擠壓其他產業的發展,使得台灣整體產業發展均衡因此受到破壞。例如台灣一直要往上發展機械產業,但是2020年機械產品的出口比重卻只占6.34%,反而較2002年下降2.18個百分點;光學器材的出口金額較2010年高點的211億美元衰退了44.11%,出口占比也較2010年的7.59%下滑了4.18個百分點。除了電子零組件產品,其他出口產業都沒有亮點。由此看來台灣產業的不均衡發展其實由來已久,但是沒有找解決之道。

儘管2020年來自美國的出口訂單占29.6%,高於來自中國大陸訂單的26.5%,但是實際反映在出口占比上對中國大陸出口占比卻遠超過美國的14.6%。關鍵就在於美國訂單的最終出貨地點很多是在中國大陸,也就是間接出口至中國大陸的訂單比比皆是。
若進一步比較2020年電子產品(主要包IC設計、晶圓代工、晶片通路、印刷電路板、記憶體、被動元件)出口訂單1614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就高達635億美元,遠高於來自美國訂單的470億美元,同樣可以看出電子零組件的出口訂單也是以中國大陸為主,而不是想像中的美國。這也就顯示,台灣想要和中國大陸在經貿關係上脫鈎,現階段是非常困難實現的事。
-
新聞關鍵字:
5G、 新冠肺炎、 晶片、 美中貿易
‧ 出口 、 占比 、 台灣 、 產品 、 產業 、 中國 、 大陸 、 訂單 、 2020 、 中華 、 徵信所 、 問題 、 下降 、 發展 、 結構 、 2002 、 電子 、 關鍵 、 中間 、 figcaption 、 美國 、 轉型 、 均衡 、 20 、 零組件 、 來自 、 貿易 、 導致 、 單位 、 機械 、 億美 、 暢旺 、 疫情 、 呈現 、 金額 、 歷史 、 集中 、 情況 、 一直 、 高達 、 資本財 、 消費品 、 比較 、 持續 、 提供 、 光學 、 百分點 、 倚賴 、 點出 、 創下‧ 電子 、 結構 、 光學 、 視聽 、 顯示 、 實際 、 470億美元 、 成長 、 635億美元 、 美中貿易 、 工具 、 中華徵信 、 香港 、 新高 、 下降 、 高於 、 1614億美元 、 出口 、 百分點 、 高達 、 台灣 、 分析 、 生存 、 5% 、 大幅 、 資通 、 單位 、 16.9% 、 大陸 、 正視 、 金額 、 比重 、 貿易 、 關鍵 、 百萬美元 、 來自 、 呈現 、 形成 、 中間 、 中國大陸 、 疫情 、 上升 、 電子業 、 背後 、 中華徵信所 、 電機 、 美元 、 整體 、 機械 、 當年‧ None
- 新聞來源:今日新聞
- 更多財經新聞 »
‧
出口
、
占比
、
台灣
、
產品
、
產業
、
中國
、
大陸
、
訂單
、
2020
、
中華
、
徵信所
、
問題
、
下降
、
發展
、
結構
、
2002
、
電子
、
關鍵
、
中間
、
figcaption
、
美國
、
轉型
、
均衡
、
20
、
零組件
、
來自
、
貿易
、
導致
、
單位
、
機械
、
億美
、
暢旺
、
疫情
、
呈現
、
金額
、
歷史
、
集中
、
情況
、
一直
、
高達
、
資本財
、
消費品
、
比較
、
持續
、
提供
、
光學
、
百分點
、
倚賴
、
點出
、
創下
‧
電子
、
結構
、
光學
、
視聽
、
顯示
、
實際
、
470億美元
、
成長
、
635億美元
、
美中貿易
、
工具
、
中華徵信
、
香港
、
新高
、
下降
、
高於
、
1614億美元
、
出口
、
百分點
、
高達
、
台灣
、
分析
、
生存
、
5%
、
大幅
、
資通
、
單位
、
16.9%
、
大陸
、
正視
、
金額
、
比重
、
貿易
、
關鍵
、
百萬美元
、
來自
、
呈現
、
形成
、
中間
、
中國大陸
、
疫情
、
上升
、
電子業
、
背後
、
中華徵信所
、
電機
、
美元
、
整體
、
機械
、
當年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