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所得不均 央行:提高最低工資有幫助

減緩所得不均 央行:提高最低工資有幫助
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明(12)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專題報告,對於減緩所得不均,央行認為採取財政及結構性政策可能更為直接且有效,例如政府提高最低工資。(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明(13)日邀財政部、中央銀行等相關部會就「經濟成長讓全民共享:政府如何縮短所得差距暨改善相對貧窮化之對策」進行專題報告。央行在書面報告指稱,為減緩所得不均,採取財政政策,如租稅措施及公共移轉支出,還有結構性政策如教育政策、勞動市場政策等,可能更為直接且有效,例如政府提高最低工資,並增加移轉支出,將社福資源合理分配予低所得家庭,且強化租稅之重分配效果,均有助改善家庭所得差距。

央行指出,長期以來台灣家庭所得以每戶衡量的分配不均度略升,以每人衡量的不均度則略降;與主要經濟體相較,台灣分配不均度較低。

2006年至2024年期間,家庭最高所得組(所得最高20%家庭)的所得成長29%,高於最低所得組(所得最低20%家庭)的26.2%。由於高所得組的所得成長速度較快,家戶所得分配趨不平均;最高20%家庭所得與最低20%家庭所得比值,即每戶5等分位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由2006年的6.01倍,略升至2024年的6.14 倍。若剔除家戶人數的變動因素後,每人5等分位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由2006年的4.18倍降至2024年的3.92倍,顯示不均度下降。

不過,政府透過社福移轉及租稅措施,有助改善所得分配。央行提到,以2024年為例,未計政府移轉收支的每戶5等分位所得差距倍數為7.38倍,計入政府移轉收支(即社福移轉及租稅措施)後則降至6.14 倍,顯示政府透過社福移轉及租稅措施,有助縮短家庭所得差距。

此外,長期以來,台灣所得不均度較主要經濟體為低,以每人Gini係數而言,目前台灣為0.277,低於中國大陸的0.47、美國0.47、新加坡0.44、英國0.33、南韓0.32等經濟體。

央行強調,該行基於法定職責,維持物價穩定、金融穩定,可減輕經濟金融不穩定對低所得者的不利衝擊,有助於緩和所得不均。一般認為,19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國內所得不均持續加劇,大抵是因全球化、技術進步等結構性因素所致。因應經濟金融情勢變化,央行適時採行妥適貨幣、信用與外匯政策,維持經濟金融穩定,有助於緩和所得不均情勢。

鑑於貨幣政策對所得分配的影響複雜且不易認定,央行僅能聚焦於核心職責,採行有利於全民福祉的政策。當總體經濟金融不穩定,如經濟衰退、通膨大幅上揚及金融危機等,對低所得者、弱勢族群等衝擊尤深。央行藉由履行核心職責,維持物價穩定、金融穩定,以及善用其他職能,如提升金融包容性、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加強金融知識與教育、健全
支付系統發展等,均有助減緩所得不均。

不過,為減緩所得不均,央行認為,採取財政政策如租稅措施及公共移轉支出,還有結構性政策如教育政策、勞動市場政策等,可能更為直接且有效,例如政府提高最低工資,並增加移轉支出,將社福資源合理分配予低所得家庭,且強化租稅的重分配效果,均有助改善家庭所得差距。



相關新聞


普發1萬首批今入帳!沒收到也不用擔心 明開放查詢登記結果


健保補充保費新制爭議!立委質疑是股市禿鷹 金管會主委:不至於


放任太子集團洗錢?金管會金檢10家銀行 7年通報52次符規定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