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剋星新曙光 多元細胞治療新利器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細胞治療中心 鄭隆賓執行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對於醫療技術不斷追求創新與突破,到目前為止本院已有三項產品經衛福部特管辦法審核與通過包括:
樹突細胞(DC)治療八大惡性腫瘤第一期至第四期(第一至二級低度膠質細胞瘤和第三級高度惡性膠質瘤、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瘤、上皮性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頭頸癌、肝癌、乳癌、大腸直腸癌等八種癌症)。
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DC-CIK)治療第四期四大惡性腫瘤(肝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等四種癌症)。
骨髓間質幹細胞(BMSC)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上三項產品經衛福部特管辦法審核與通過/公關室提供
中國附醫積極發展多元性細胞治療提供病患選擇,尤其對第四期癌症病患而言更是一線生機!
中國附醫日前於台灣醫療科技展發表國內特管辦法實施後的細胞治療經驗及臨床數據。根據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鄭隆賓執行長指出,108年6月6日首度以DC治療攝護腺癌的第四期病患迄今,目前已收治48例各癌別病患並持續進行治療中,至109年11月12日止共有11位病患完成治療,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接受DC治療可達70%腫瘤控制率,包括腫瘤明顯消失(CR-1位)、腫瘤部分控制(PR-2位)與腫瘤大小無變化(SD-4位)。
首位接受細胞治療(DC)的病患為73歲呂先生,在108年5月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檢查(TRUS)切片確診為攝護腺癌,電腦斷層發現有肺部轉移已屬第四期,經醫療團隊郭于誠醫師建議以荷爾蒙療法合併螺旋刀(Tomotherapy)放射治療,再加上DC細胞治療,因此病人於108年6月取得轉移處肺部腫瘤組織做培養,9月開始施打細胞治療。施打期間無任何副作用,治療結束至今肺部轉移腫瘤已完全消失,攝護腺癌指數(PSA)皆在正常範圍,日常生活及運動與常人無異。迄今追蹤已逾500天。

而目前國內少數通過的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DC-CIK)的細胞治療,至今已收治33位,其中14位已完成二次療程。目前結果可達78.6%腫瘤控制率,包括腫瘤明顯消失(CR-1位)、腫瘤部分控制(PR-3位)與腫瘤大小無變化(SD-7位)。其中一位肝癌病患王先生於2019年8月進行肝臟移植手術,2020年5月發現肝癌復發,因病患欲尋求積極治療方式,經鄭隆賓院長建議後接受DC-CIK細胞治療,合併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2次,經過完整治療2~3個月後評估,目前腫瘤已完全消失。
鄭隆賓表示目前統計分析有接受DC與DC-CIK患者的腫瘤標記臨床追蹤數據顯示,其中有7~8成病患腫瘤標記有出現下降或維持正常數值,接受細胞治療後較能改善及穩定病患生活品質,亦使病情得以控制不致快速惡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對於醫療技術不斷追求創新與突破,到目前為止本院已有三項產品經衛福部特管辦法審核與通過包括:
樹突細胞(DC)治療八大惡性腫瘤第一期至第四期(第一至二級低度膠質細胞瘤和第三級高度惡性膠質瘤、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及續發性腦瘤、上皮性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頭頸癌、肝癌、乳癌、大腸直腸癌等八種癌症)。
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DC-CIK)治療第四期四大惡性腫瘤(肝癌、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等四種癌症)。
骨髓間質幹細胞(BMSC)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上三項產品經衛福部特管辦法審核與通過/公關室提供
中國附醫積極發展多元性細胞治療提供病患選擇,尤其對第四期癌症病患而言更是一線生機!
中國附醫日前於台灣醫療科技展發表國內特管辦法實施後的細胞治療經驗及臨床數據。根據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鄭隆賓執行長指出,108年6月6日首度以DC治療攝護腺癌的第四期病患迄今,目前已收治48例各癌別病患並持續進行治療中,至109年11月12日止共有11位病患完成治療,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接受DC治療可達70%腫瘤控制率,包括腫瘤明顯消失(CR-1位)、腫瘤部分控制(PR-2位)與腫瘤大小無變化(SD-4位)。
首位接受細胞治療(DC)的病患為73歲呂先生,在108年5月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檢查(TRUS)切片確診為攝護腺癌,電腦斷層發現有肺部轉移已屬第四期,經醫療團隊郭于誠醫師建議以荷爾蒙療法合併螺旋刀(Tomotherapy)放射治療,再加上DC細胞治療,因此病人於108年6月取得轉移處肺部腫瘤組織做培養,9月開始施打細胞治療。施打期間無任何副作用,治療結束至今肺部轉移腫瘤已完全消失,攝護腺癌指數(PSA)皆在正常範圍,日常生活及運動與常人無異。迄今追蹤已逾500天。

而目前國內少數通過的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DC-CIK)的細胞治療,至今已收治33位,其中14位已完成二次療程。目前結果可達78.6%腫瘤控制率,包括腫瘤明顯消失(CR-1位)、腫瘤部分控制(PR-3位)與腫瘤大小無變化(SD-7位)。其中一位肝癌病患王先生於2019年8月進行肝臟移植手術,2020年5月發現肝癌復發,因病患欲尋求積極治療方式,經鄭隆賓院長建議後接受DC-CIK細胞治療,合併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2次,經過完整治療2~3個月後評估,目前腫瘤已完全消失。
鄭隆賓表示目前統計分析有接受DC與DC-CIK患者的腫瘤標記臨床追蹤數據顯示,其中有7~8成病患腫瘤標記有出現下降或維持正常數值,接受細胞治療後較能改善及穩定病患生活品質,亦使病情得以控制不致快速惡化。

-
新聞關鍵字:
中國醫藥大學
‧ 治療 、 細胞 、 腫瘤 、 病患 、 癌症 、 DC 、 目前 、 中國 、 特管 、 辦法 、 第四期 、 接受 、 鄭隆賓 、 攝護腺癌 、 肝癌 、 CIK 、 消失 、 死亡 、 醫藥 、 大學 、 附設 、 醫院 、 衛福部 、 包括 、 樹突 、 惡性 、 提供 、 附醫 、 積極 、 數據 、 108 、 48 、 統計 、 顯示 、 控制 、 肺部 、 轉移 、 多元 、 中心 、 執行長 、 醫療 、 技術 、 三項 、 產品 、 審核 、 膠質 、 細胞瘤 、 乳癌 、 大腸 、 直腸癌‧ DC-CIK 、 標記 、 政府 、 先生 、 產品 、 收治 、 腫瘤 、 數據 、 臨床 、 辦法 、 結合 、 特管 、 中國醫藥大學 、 肺部 、 醫藥 、 大學 、 執行長 、 直腸癌 、 控制 、 控制率 、 誘導 、 細胞瘤 、 細胞 、 統計 、 病患 、 顯示 、 殺手 、 SD-4 、 審核 、 DC 、 轉移 、 中國 、 因子 、 正常 、 附設 、 樹突 、 積極 、 膠質 、 郭于誠 、 合併 、 選擇 、 消失 、 惡性 、 完全 、 乳癌 、 醫院 、 提供 、 TRUS 、 中心 、 大腸‧ DC 、 中國 、 附醫 、 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 、 中國附醫 、 郭于誠 、 細胞治療中心 、 鄭隆賓 、 衛福部 、 Tomotherapy 、 PSA 、 轉移處肺部腫瘤組織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 新聞來源:中亞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
治療
、
細胞
、
腫瘤
、
病患
、
癌症
、
DC
、
目前
、
中國
、
特管
、
辦法
、
第四期
、
接受
、
鄭隆賓
、
攝護腺癌
、
肝癌
、
CIK
、
消失
、
死亡
、
醫藥
、
大學
、
附設
、
醫院
、
衛福部
、
包括
、
樹突
、
惡性
、
提供
、
附醫
、
積極
、
數據
、
108
、
48
、
統計
、
顯示
、
控制
、
肺部
、
轉移
、
多元
、
中心
、
執行長
、
醫療
、
技術
、
三項
、
產品
、
審核
、
膠質
、
細胞瘤
、
乳癌
、
大腸
、
直腸癌
‧
DC-CIK
、
標記
、
政府
、
先生
、
產品
、
收治
、
腫瘤
、
數據
、
臨床
、
辦法
、
結合
、
特管
、
中國醫藥大學
、
肺部
、
醫藥
、
大學
、
執行長
、
直腸癌
、
控制
、
控制率
、
誘導
、
細胞瘤
、
細胞
、
統計
、
病患
、
顯示
、
殺手
、
SD-4
、
審核
、
DC
、
轉移
、
中國
、
因子
、
正常
、
附設
、
樹突
、
積極
、
膠質
、
郭于誠
、
合併
、
選擇
、
消失
、
惡性
、
完全
、
乳癌
、
醫院
、
提供
、
TRUS
、
中心
、
大腸
‧
DC
、
中國
、
附醫
、
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
、
中國附醫
、
郭于誠
、
細胞治療中心
、
鄭隆賓
、
衛福部
、
Tomotherapy
、
PSA
、
轉移處肺部腫瘤組織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