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性風濕症 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風濕病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科 黃建中醫師

36歲的阿芳(化名),2年前開始出現突發性的單處關節腫痛,起初是兩手手腕輪流發作,之後就連手部的小關節和雙膝也都會出現同樣的症狀,這些症狀往往在2、3天後就自行消失,且隔1個多月才會再度發作,她心想可能是工作太勞累的關係,所以沒有就醫。

反覆性風濕症 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風濕病

然而近半年來,上述症狀出現次數變得頻繁,可能1個月就發作3-4次,而且腫痛程度比過去更加劇烈,持續天數也拉長。阿芳先到附近的診所治療,醫師抽取她右膝關節的積液幫忙減輕疼痛,並做了抽血檢驗,由於尿酸值及類風濕因子皆正常,只能開立止痛藥給她服用以暫時緩解不適。2週後,她的左手手腕關節也紅腫熱痛,醫師乃將她轉介到大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做進一步評估和診療。

經過風濕免疫專科醫師詳細的病史詢問、骨骼關節肌肉的身體檢查和免疫風濕相關的血液檢驗後,確定阿芳罹患的是反覆性風濕症,於是給予抗風濕藥物治療。服藥1個月後,陣發性的關節腫痛逐漸趨緩,治療半年後,將藥物停止並無復發現象,爾後每半年至1年在風濕免疫科門診定期追蹤。

什麼是反覆性風濕症?

反覆性風濕症是一種會造成關節或關節附近軟組織陣發性發炎腫痛的風濕疾病,最早是在西元1944年,美國的Hench和Rosenberg兩位醫師學者,針對34位在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醫治的反覆性風濕症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將此一特殊的風濕病予以命名並沿用至今。病因目前仍不是很清楚,但研究發現可能和基因、微生物感染、環境因素、免疫系統紊亂及其他免疫風濕疾病等有關。

反覆性風濕症並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將近一半的反覆性風濕症患者,日後可能會發展成慢性且持續性的關節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另有少數患者被發現伴隨有其他免疫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或貝西氏病(Behcet`s disease)等。

反覆性風濕症的症狀

●好發年齡平均在45歲左右,但從20歲到80歲都可能出現,男女比例差不多。

●通常是急性的單關節炎發作,關節或關節附近的軟組織會呈現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的情形,偶爾會2-3個關節同時腫痛。

●最常發生在手部的小關節和腕關節,其次是膝和肩關節等部位。

●關節腫痛的症狀會持續幾個小時到數天,之後逐漸緩解並恢復正常。

●在2次症狀發作的中間,會有完全無腫痛的「症狀間歇期」,時間從幾天到數月不等。

●症狀發作的頻率越密集,或是在腫痛的關節區出現積液,都是疾病較為活動的徵象。

如何診斷反覆性風濕症?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