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傷筋動骨不需動大刀 脊椎名醫談微創手術新紀元

▲下背痛已經是現代台灣人的通病,但輕忽這項警訊,拖久了可能拖出大毛病。(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彰化報導
根據文獻統計,下背痛已經高居就診原因第2名,國內脊椎治療專家、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主任胡名賢看過太多人輕忽一開始的疼痛警訊,一拖再拖,下場就是椎間盤突出到不得不動手術,他提醒,若休息也紓解不了疼痛,超過2周就該就醫。
俗稱「開龍骨」的脊椎手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還停留在可能帶來神經受傷、血管受傷、感染風險的危險大手術,甚至擔心害怕開完刀會不會出現癱瘓的風險。
胡名賢說,有別於傳統手術得一路切開肌肉、破壞關節、去除壓迫神經的病灶,還要打鋼釘、裝支架,現在的脊椎手術邁入微創手術時代,利用內視鏡低破壞、低侵入的特色,用一公分的傷口就能解決坐骨神經痛,手術過程中善用新型凝血酶止血劑及高效能雙極電燒等輔助,更可縮短3分之1手術時間,半小時就能解除地雷。
國內脊椎手術診斷前三名包括椎間盤突出、骨刺壓迫、骨鬆骨折等,這類手術最怕的就是大量出血的風險,手術後更可能需要接受輸血治療,但受惠於好的手術器械、人員訓練以及止血劑的進步,一切已改觀。
秀傳醫院早在10年前就引進脊椎的微創手術,4年前更升級新式脊椎內視鏡手術,復原快速且幾乎無後遺症,胡名賢表示,該院累積千餘名病患治療經驗,在傷口小、出血量已少的內視鏡手術中,若能再利用與人體凝血機制相似的凝血酶做為止血劑的特殊效果快速止血,讓醫師在小小的孔鏡內視野更佳,不僅能大幅縮短手術時間、也同時降低感染風險且連有服用抗凝血劑的心血管阻塞、三高患者等也有機會能在不停藥狀況下,安心接受手術。
胡名賢強調止血角色之重要,就算病人選擇傳統的手術方式,只要術中搭配止血相關醫材,主動止血做得夠好,也能一口氣減少3分之1的出血量,確保手術的品質和安全。
談到脊椎保健,胡名賢提醒,痛就是警訊,一旦有下背痛就代表目前的生活作息或工作型態已經造成身體的負荷,適當的休息、復健或是調整工作內容是必要的。尤其年逾30歲以後,椎間盤就會開始退化,水分減少、失去彈性,如果又因為工作、開車、運動或老當3C低頭族,長期姿勢不正的話,埋下結構性受傷的禍根,就可能因為一個拉傷或一個扭傷就造成椎間盤突出。如果嘗試休息、熱敷、按摩、減少活動等作為都無效,且時間超過2周以上,務必就得就醫檢查。
胡名賢建議,每坐1小時就該起身、換換姿勢;外加維持每天半小時運動的好習慣,達到維持心肺、肌力的功能,才能真正遠離下背痛甚至於各項脊椎疾病找上身來。
- 新聞來源:匯流新聞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
手術
、
脊椎
、
止血
、
胡名賢
、
背痛
、
椎間盤
、
風險
、
微創
、
已經
、
警訊
、
治療
、
突出
、
休息
、
受傷
、
內視鏡
、
凝血
、
時間
、
減少
、
工作
、
輕忽
、
國內
、
秀傳
、
醫院
、
疼痛
、
提醒
、
超過
、
就醫
、
神經
、
感染
、
傳統
、
破壞
、
壓迫
、
利用
、
傷口
、
縮短
、
半小時
、
接受
、
快速
、
出血量
、
造成
、
運動
、
姿勢
、
一個
、
維持
、
有影
、
傷筋
、
動骨
、
不需
、
大刀
、
名醫
‧
脊椎
、
姿勢
、
突出
、
已經
、
秀傳醫院
、
內視鏡
、
減少
、
醫院
、
快速
、
超過
、
時間
、
感染
、
疼痛
、
秀傳
、
破壞
、
就醫
、
受傷
、
造成
、
利用
、
國內
、
提醒
、
壓迫
、
縮短
、
運動
、
輕忽
、
微創
、
手術
、
接受
、
胡名賢
、
椎間盤
、
風險
、
出血量
、
維持
、
警訊
、
傳統
、
止血
、
工作
、
治療
、
傷口
、
CNEWS
、
休息
、
陳鈞凱
、
神經
‧
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