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常悄悄的來! 醫師教你趁刷牙時看懂「癌來了」5大徵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2歲的歌手陳昇臉書自曝「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取消了年年如一的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不少歌迷意外,事實上,口腔癌徵兆常被忽略,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一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在台灣,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了,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位居十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的第4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表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9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而口腔癌又有3大元兇!這些危險因子分別為檳榔、吸菸、喝酒,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檳榔子已是國際認定的第一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全都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進一步分析國內癌症登記統計也可看出,口腔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9比1,正與嚼檳榔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而研究顯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如果合併抽菸,增為89倍;若再加上喝酒,罹癌風險上升至123倍。
周怡江說,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目前健保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有篩檢需求者可多加利用。
周怡江指出,口腔癌區分4期,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5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將一口氣掉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及放射線、化學治療。臨床有些病人會嘗試吃偏方或草藥,反而耽誤治療時機,是醫師口中千萬不可犯的大忌。
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破: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柔軟,完整無破洞。如果口腔黏膜潰瘍超過2週未癒合,應就醫檢查。
斑:口腔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均勻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紅斑,要特別當心。
硬:嘴巴開合有無困難,舌頭是否活動自如。
突:口腔黏膜表面有無不規則突起。
腫:臉或頸部有無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每37分鐘1台灣女性罹乳癌 2年1次「這樣做」揪出8成早期癌保命
62歲的歌手陳昇臉書自曝「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取消了年年如一的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不少歌迷意外,事實上,口腔癌徵兆常被忽略,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一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在台灣,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了,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中位居十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的第4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表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9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而口腔癌又有3大元兇!這些危險因子分別為檳榔、吸菸、喝酒,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檳榔子已是國際認定的第一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全都增加細胞癌變機率。
進一步分析國內癌症登記統計也可看出,口腔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9比1,正與嚼檳榔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而研究顯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如果合併抽菸,增為89倍;若再加上喝酒,罹癌風險上升至123倍。
周怡江說,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目前健保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有篩檢需求者可多加利用。
周怡江指出,口腔癌區分4期,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5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將一口氣掉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及放射線、化學治療。臨床有些病人會嘗試吃偏方或草藥,反而耽誤治療時機,是醫師口中千萬不可犯的大忌。
醫師提醒,口腔癌臨床表現有一些症狀,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破、斑、硬、突、腫」:
破: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柔軟,完整無破洞。如果口腔黏膜潰瘍超過2週未癒合,應就醫檢查。
斑:口腔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均勻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紅斑,要特別當心。
硬:嘴巴開合有無困難,舌頭是否活動自如。
突:口腔黏膜表面有無不規則突起。
腫:臉或頸部有無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每37分鐘1台灣女性罹乳癌 2年1次「這樣做」揪出8成早期癌保命
-
新聞關鍵字:
臉書、 跨年、 陳昇、 高風險
‧ 口腔癌 、 口腔 、 治療 、 檢查 、 有無 、 檳榔 、 黏膜 、 醫師 、 癌症 、 刷牙 、 腫瘤 、 手術 、 臨床 、 民眾 、 利用 、 周怡江 、 風險 、 是否 、 徵兆 、 匯流 、 新聞網 、 台北 、 報導 、 提醒 、 表現 、 一些 、 症狀 、 鏡子 、 自我 、 台灣 、 惡性 、 登記 、 男性 、 發生 、 細胞癌 、 喝酒 、 以上 、 早期 、 存活率 、 放射線 、 化學 、 正常 、 href 、 https 、 cnews 、 com 、 tw 、 悄悄 、 看懂 、 癌來‧ 報導 、 檢查 、 民眾 、 口腔 、 口腔癌 、 醫師 、 徵兆 、 有無 、 台灣 、 風險 、 鏡子 、 黏膜 、 手術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以上 、 陳鈞凱 、 存活率 、 治療 、 一些 、 男性 、 跨年 、 早期 、 Pexels 、 利用 、 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 、 自我 、 陳昇 、 是否 、 台北 、 com 、 表現 、 匯流 、 惡性 、 癌症 、 檳榔 、 發生 、 化學 、 症狀 、 放射線 、 腫瘤 、 臉書 、 周怡江 、 新聞網 、 提醒 、 正常 、 登記 、 刷牙 、 臨床‧ Pexels
- 新聞來源:匯流新聞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
口腔癌
、
口腔
、
治療
、
檢查
、
有無
、
檳榔
、
黏膜
、
醫師
、
癌症
、
刷牙
、
腫瘤
、
手術
、
臨床
、
民眾
、
利用
、
周怡江
、
風險
、
是否
、
徵兆
、
匯流
、
新聞網
、
台北
、
報導
、
提醒
、
表現
、
一些
、
症狀
、
鏡子
、
自我
、
台灣
、
惡性
、
登記
、
男性
、
發生
、
細胞癌
、
喝酒
、
以上
、
早期
、
存活率
、
放射線
、
化學
、
正常
、
href
、
https
、
cnews
、
com
、
tw
、
悄悄
、
看懂
、
癌來
‧
報導
、
檢查
、
民眾
、
口腔
、
口腔癌
、
醫師
、
徵兆
、
有無
、
台灣
、
風險
、
鏡子
、
黏膜
、
手術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以上
、
陳鈞凱
、
存活率
、
治療
、
一些
、
男性
、
跨年
、
早期
、
Pexels
、
利用
、
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
、
自我
、
陳昇
、
是否
、
台北
、
com
、
表現
、
匯流
、
惡性
、
癌症
、
檳榔
、
發生
、
化學
、
症狀
、
放射線
、
腫瘤
、
臉書
、
周怡江
、
新聞網
、
提醒
、
正常
、
登記
、
刷牙
、
臨床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