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近萬人過敏原,食物過敏Top3找到了!專家這招抗敏竟對塵蟎也有效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中亞聯大醫療團隊分析5年來近萬名患者血液過敏原,找出台灣民眾的前10名過敏原後發現,「食物性過敏原」的前3名竟都是海鮮類。醫師提醒,若嚴重過敏恐有性命危機,務必儘速就醫治療。

分析近萬人!國人10大過敏原公開,食物過敏前三名都是「海鮮類」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余志強指出,過敏性疾病盛行率各國都逐漸攀升,中亞聯大醫療團隊對5年來曾到院安排過敏原抽血檢測的近萬名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研究顯示,台灣民眾的前10名過敏原分別為:粉塵螨 (41.8%)、屋塵螨 (37.9%)、家塵(24.6%)、蟑螂混合物(17.7%)、螃蟹(12.6%)、蛤蜊(9.8%)、蝦子(9.1%)、貓皮屑(8.1%)、豬草(8%)和花生(7.8%)。

不僅多數民眾體內過敏原不只有1種,若單以「食物性過敏原」來看,螃蟹、蛤蜊、蝦子則名列前3名,都屬於海鮮類,上述研究結果日前獲發表於國際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根據研究統計,國人食物過敏的發生率為6~10%,由於一旦出現食物過敏,除了引起蕁麻疹等皮膚症狀外,還可能會對呼吸道、腸胃道,甚至心血管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不得不慎:


  • 皮膚症狀:急性蕁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

  • 呼吸道症狀:流鼻水、打噴嚏、喉嚨不適、氣喘,嚴重者恐會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

  • 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

  • 其他:肚子痛、口腔搔癢感、口腔黏膜水腫等。

  • 心血管症狀:相對少見但也最嚴重,包括心律不整、低血壓、昏厥等。



海鮮過敏如何分辨?吃進不新鮮海鮮出現過敏症狀恐是「食物中毒」



有食物過敏體質的民眾要小心了,如今正值秋冬,不僅是大啖螃蟹、蛤蜊、蝦子的好時節,不過,為何有時吃海鮮會過敏,有時又不會呢?自己真的對海鮮生食物過敏了嗎?除了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自己的過敏原外,也可透過海鮮新鮮與否加以判斷。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曾受媒體訪問說明,蝦、蟹、貝類等海鮮中有許多胺類物質,當海鮮死亡、腐敗後,胺類物質會慢慢代謝產生大量組織胺。當人體吃進這些組織胺,就會出現皮膚紅、腫、搔癢等與過敏雷同的症狀,雖看似過敏,實際上是「組織胺中毒」,屬於食物中毒的一種。

若是真的對海鮮過敏,過敏患者常是對海鮮中「原肌球蛋白」過敏,這類蛋白質普遍存在於海鮮食材中,過敏體質者即便是吃最新鮮的海鮮也會過敏。而這也是判斷自己是否真的是海鮮過敏者的方式之一。

若真是海鮮食物過敏者,少接觸過敏原是最佳保健之道。亞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副院長蔡肇基於新聞稿中建議,民眾不妨先了解自身體質,並盡量減少接觸過敏原和刺激物,「預防絕對勝於治療」,想緩解過敏的症狀、不適,遠離過敏原是最根本的防治方式。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