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職能與物理復健 中醫大新竹附醫:把握黃金時期早期定期治療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一位僅四歲的女童,被診斷出腦瘤,開刀後腦神經受損,必須做中樞神經的復健,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賴宇亮,賴宇亮建議給予女童職能與物理治療,透過治療師協助平衡軀幹,訓練肌肉能力強度,保持關節活動度,排除關節僵化問題,協助盡快恢復正常肌力和活動力,目前靠著定期做職能和物理治療,維持生活品質。
賴宇亮主任提到,該院收治一位年僅兩個月大的小嬰兒,父母親發現她的頭一直偏向另外一邊,求診復健科,經過診斷為斜頸,目前也在做職能和物理治療,由於嬰兒的頭頸比較脆弱,治療師也協助牽拉動作,讓小嬰兒修正斜頸,同時,治療師教導父母親協助改變餵食和遊戲動作等 ,在日常生活中改善小嬰兒斜頸症狀。
賴宇亮主任表示,該院兒童職能物理室治療內容包括:物理治療(改善大肌肉群肌力、耐力、平衡、協調、張力等為主)、職能治療(提供精細動作、手眼協調、日常生活功能及感覺統合訓練等)、語言治療(提供語言表達、理解訓練、矯正構音異常或口吃等)。主要服務對象包含: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小兒骨骼肌肉異常、染色體疾病、心智或動作發展遲緩、智能不足、過動兒、感覺統合異常、其他各種先天性疾病導致之心智異常及發展障礙,以及小兒語言溝通困難與構音障礙、情緒調節困難、人際互動技巧不佳、學習困難、動作協調障礙、進食與吞嚥困難、等其他發展遲緩。
賴宇亮主任強調,兒童復健透過感覺統合治療、注意力訓練、行為改變、動作學習、認知治療與神經發展理論等,設計適合孩子遊戲或學習活動,讓孩子在快樂的遊戲經驗中進步,以提升孩童專注力、自我控制能力、與基本學習能力。
(圖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賴宇亮(右)及職能治療師呂亮瑩(左)。)

-
新聞關鍵字:
中國醫藥大學
‧ 治療 、 職能 、 物理 、 賴宇亮 、 動作 、 新竹 、 主任 、 治療師 、 協助 、 訓練 、 嬰兒 、 異常 、 發展 、 困難 、 學習 、 兒童 、 復健 、 神經 、 中國 、 醫藥 、 大學 、 附設 、 醫院 、 復健科 、 能力 、 斜頸 、 遊戲 、 協調 、 提供 、 感覺 、 統合 、 語言 、 小兒 、 疾病 、 障礙 、 定期 、 一位 、 女童 、 求診 、 透過 、 平衡 、 肌肉 、 關節 、 肌力 、 目前 、 該院 、 父母親 、 改變 、 日常 、 生活‧ 障礙 、 新竹 、 遊戲 、 訓練 、 復健科 、 小兒 、 呂亮瑩 、 賴宇亮 、 生活 、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 、 求診 、 治療師 、 中醫大新竹附醫 、 構音 、 協助 、 中國醫藥大學 、 協調 、 定期 、 關節 、 目前 、 新竹附設醫院 、 改善 、 透過 、 兒童 、 附設 、 日常 、 感覺 、 肌力 、 物理 、 提供 、 斜頸 、 嬰兒 、 主任 、 改變 、 大學 、 語言 、 復健 、 學習 、 治療 、 醫藥 、 父母親 、 職能 、 院兒童職能物理室 、 困難 、 能力 、 平衡 、 羅蔚舟 、 大成報 、 神經 、 遲緩‧ None
- 新聞來源:大成報
- 更多健康新聞 »
‧
治療
、
職能
、
物理
、
賴宇亮
、
動作
、
新竹
、
主任
、
治療師
、
協助
、
訓練
、
嬰兒
、
異常
、
發展
、
困難
、
學習
、
兒童
、
復健
、
神經
、
中國
、
醫藥
、
大學
、
附設
、
醫院
、
復健科
、
能力
、
斜頸
、
遊戲
、
協調
、
提供
、
感覺
、
統合
、
語言
、
小兒
、
疾病
、
障礙
、
定期
、
一位
、
女童
、
求診
、
透過
、
平衡
、
肌肉
、
關節
、
肌力
、
目前
、
該院
、
父母親
、
改變
、
日常
、
生活
‧
障礙
、
新竹
、
遊戲
、
訓練
、
復健科
、
小兒
、
呂亮瑩
、
賴宇亮
、
生活
、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
、
求診
、
治療師
、
中醫大新竹附醫
、
構音
、
協助
、
中國醫藥大學
、
協調
、
定期
、
關節
、
目前
、
新竹附設醫院
、
改善
、
透過
、
兒童
、
附設
、
日常
、
感覺
、
肌力
、
物理
、
提供
、
斜頸
、
嬰兒
、
主任
、
改變
、
大學
、
語言
、
復健
、
學習
、
治療
、
醫藥
、
父母親
、
職能
、
院兒童職能物理室
、
困難
、
能力
、
平衡
、
羅蔚舟
、
大成報
、
神經
、
遲緩
‧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