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與老化不同 醫師提示:從非動作症狀可區別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關於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 容易被忽略
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後,病人漸漸恢復到可以坐起來、可以站立,甚至可以走路,讓家屬感到非常訝異,原來巴金森病在正確的診斷、治療後,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王韋翔醫師說,「很多巴金森病患者常被誤以為是老化,而沒有放在心上。事實上如果能夠提早發現巴金森病症狀,透過藥物治療可以發揮很大的幫助!」
大家對於巴金森病的動作症狀較熟悉,例如顫抖、關節僵硬、動作緩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平衡困難、面無表情、字體變小等。王韋翔醫師說,不過巴金森病還有多種非動作症狀可能在動作症狀發生前、後出現,近來非動作症狀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原因在於,很多病人在確診巴金森病前,便可能因有情緒低落、焦慮、便祕、睡眠障礙、嗅覺異常等非動作症狀而到醫療院所求診。王韋翔醫師說,了解非動作症狀,有助於提早發現巴金森病。
▲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非動作症狀,可能比動作症狀提早數年出現。(圖/照護線上提供)
巴金森病患者腦部的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減少。王韋翔醫師解釋,多巴胺與其他神經系統有關聯,因此不只會影響動作,在動作障礙出現之前,便可能對情緒、睡眠等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雖然外觀看不出來,但是各種非動作症狀可能對患者與家屬造成更大的影響。王韋翔醫師說,針對心情低落、焦慮、失眠等非動作症狀,醫師會開立藥物,也會提供非藥物的建議,例如規律運動、調整作息、心理治療等。透過肌力訓練,增加活動量,有助於改善情緒低落。
一般而言,家屬較容易注意到動作症狀,而對巴金森病的非動作症狀較不熟悉。王韋翔醫師說,看診時醫師會詢問相關症狀,也希望透過衛教宣導,讓更多民眾了解巴金森病非動作症狀,如果發現家人出現情緒低落、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異常,便要提早就醫。將觀察到的狀況詳細告訴醫師,能幫助評估、判斷是否與巴金森病相關。
積極介紹治療 有助延緩巴金森病病程
及早診斷巴金森病,積極介入治療,大多可以讓患者恢復到比較好的生活品質,延緩巴金森病程。王韋翔醫師說,針對動作症狀,藥物能夠發揮很好的效果,常用的藥物包括左旋多巴、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
左旋多巴能夠有效改善動作症狀,但是在使用幾年後可能漸漸出現藥效波動。剛服藥時可以正常活動,但在藥物濃度降低後,可能出現動作遲緩、僵硬的狀況。為了避免左旋多巴的副作用提早出現,醫師會依照病人的年齡和病程僅展,考慮優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等藥物。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