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無法動竟是乳癌轉移! 醫示警: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

眼睛無法動竟是乳癌轉移! 醫示警: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林小姐34歲時罹患第3期乳癌,接受治療後以為擺脫癌細胞,沒想到46歲時突然發現右眼不能動,就醫檢查竟是乳癌復發且罕見轉移至眼睛!經由切除雙側卵巢與輸卵管,接著口服標靶藥物,終於找回健康。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亞洲人年輕乳癌比例較歐美高,雖然40歲以下極年輕乳癌預後差,但隨著醫療進步,現已有許多新藥已可延長存活期。

年輕型乳癌高達3成 容易轉移與擴散



乳癌高居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歌手朱俐靜等年輕女星皆因乳癌病逝。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9年新確診乳癌患者有17,371人,其中不到50歲的年輕型個案有5,541人,約占整體31.89%[1]。而且年輕患者中,有1,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2],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

陳守棟說明,年輕型乳癌主因是未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加上年輕女性罹癌易轉移、擴散速度快,患者普遍預後也較差。亞洲人停經前就罹患乳癌的比率較歐美高,而且台灣乳癌存活率比歐美日韓低。

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包括近年興起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與「細胞週期抑制劑」。即便復發轉移,也可透過區分亞型,對症下藥。對於不同型別的癌細胞基因突變,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

7成為荷爾蒙陽性 年輕型乳癌5大特性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區分成4種亞型,其中7成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年輕型乳癌的5大特性包括:


  • 約70%為荷爾蒙受體陽性

  • 腫瘤較大,惡性度高

  • 不易診斷

  • 初診斷為晚期比例約占7%

  • 死亡率較高



細胞週期抑制劑 精準治療助延緩惡化



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還有荷爾蒙治療等。研究顯示,停經後乳癌病患,治療效果與預後較好;針對停經前病患,可藉由藥物讓卵巢休息、停止經期,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抑制生長週期不受控制且異常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副作相對較低。此治療方式獲得美國國家癌症(NCCN)治療指引方式推薦[3],並經由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評比生活品質提升及整體存活期延長[4]

過半數患者恐復發 基因檢測為治療趨勢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